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152章 长远规划,通货膨胀

  “陛下?”

   英国公满脸的难以置信。

   不仅是他,除了内阁四位和户部尚书郭允厚外,其余众人也满是震撼。

   他们知道皇帝有很多想法,也很决断,但那都是表现在理政之上,没想到会商贾之事。

   看着震惊的众人,孙承宗暗笑一声,这位新帝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他惊叹了无数次。

   英国公摸着手里的契约:“你们速度都好快呀。”

   礼部尚书刘宗周轻抚胡须:“如果能实施,那么四百万顷军屯田差不多能有二十四万万两白银,

   如果再算上举(利息),差不多在二十九万万两,

   平均每年近一万五千万两,支撑军饷很轻松,但这里又有两个问题。”

   “第一,售卖田地也就是二十年的期限,可二十年之后怎么办?”

   “其次,四百万顷很多,加上百姓手里的,合计五百五十万顷左右,人均不到三亩多,还是差了一些,

   宗室和士绅手中的田还是得想办法弄出来。”

   群臣大部分也是点了点头,虽然解决了售卖的问题,但一个是一锤子买卖,即便是省着点,五六十年后也要耗空了。

   一个是不够的问题,解决不了,前期做的都白费了。

   崇祯心里叹了口气,读书人果然大多不通商贾,嘴里喊着民生疾苦,却不知道怎么做。

   “第一个问题,地卖出去以后,朝廷有钱了,是不是需要修桥铺路、兴水利、建书院等等,

   做这些工程是不是需要百姓?

   加上种田所得,百姓手中就有钱了,我们是不是得想办法让百姓把钱花出来?”

   “花出来?”

   刘宗周下意识问了一句,随即道:“不是手有余钱吗?花出来怎么有余钱?”

   不待崇祯回应,户部尚书郭允厚出声了:“刘大人,银子流通了才能体现价值,

   大明有一万五千万人,如果人均存银二两,那市面上就没有什么银子了,

   朝廷怎么给军士发军饷?怎么采购等等?

   那朝廷只有去挖银矿来解决没钱的困境,一面挖矿一面存银子,

   那有朝一日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最终只有半两,甚至更低了,

   为什么历朝历代没有大量挖银矿的根结所在了,

   所以只能让百姓花出来,让银子流通,手中有余钱不等于存钱,我这么说,您能明白吧?”

   不止刘宗周,连秦良玉等人也是有些错愕了。

   “郭爱卿所说不错,这就是通货膨胀,银子还是一两,但购买力变差了,那百姓就损失了,所以得花出来。”

   崇祯说完喝了口茶,随即又道:“花出来在哪些地方呢?酒楼、客栈、胭脂水粉、成衣……等等地方,

   那这些店铺数量就会增加,店铺增加了就需要请人来帮忙,又能增加百姓收入,

   而朝廷要做的就是征税,现在的商税一塌糊涂,朕记得万历六年,茶税中,云南17两,浙江约为6两,何等的可笑!”

   崇祯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冷厉,满满的杀意。

   众人解释沉默不语,税的问题一直存在大问题,他们是知道的,但涉及很多问题和利益。

   不是某一个人能解决的。

   崇祯扫视众人一眼:“当然了,税制的改变需要时间,也不是现在,现在当务之急是把田地弄出去。

   改税制这个问题,先保密,朕不希望再从其他地方听见。”

   “臣等不敢!”

   众人皆是站了起来,跪了下去。

   刚刚所说只要能彻底执行,几年后商税一年至少能收到五千万两以上。

   再加上开海禁等等,一年一万万两问题不大的。

   但想要实现,过程很崎岖,也很艰难,也需要时间。

   到时候估计用血流成河来形容都不为过。

   “都起来吧,咱们再说说第二个问题。”

   崇祯背负双手:“看到你们手上的制式契约了吗,西安府那边袁可立带人在清丈田地,完成了就要用这种方式卖出去,我们等待机会就是了。”

   众人有疑惑,等待着皇帝继续往下说,可等了几息也不见皇帝继续说了,他们有些懵。

   孙承宗自然是知道皇帝是以民意为刀,去砍宗室和士绅富商的。

   他知道,但他不能说。

   张维贤瞳孔一阵紧缩,这会儿他也想明白了崇祯的意图,浑身一阵哆嗦。

   看着崇祯的眼神一阵阵的后怕,随后又暗自庆幸自己的彻底站队。

   禁军的整顿让他有些难受,但他手上掌控的一些力量也能保张家一命,无

   非是从第一等的国公位降到普通的大户人家而已。

   但若是他没有彻底的站队,那皇帝的这个民意为刀的策略实施,张家有可能将灰飞烟灭。

   民意的大刀之下,宗室不会幸免的,宗室都幸免不了,更何况他张家。

   其他人想相继琢磨出的崇祯的意图,皆是满眼的惊惧之色。

   这是阳谋,还是无解的阳谋。

   土地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有了土地就意味有可能吃饱穿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