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140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祭天大典

  秦王说了一句话,看似没说什么,实则信息量很大。

   福王府的文官能分析,崇祯自然也能分析。

   对于秦王的那句话,就是在警告福王,至于福王听不听,那就不是秦王能考虑的了。

   这一刻,崇祯很想知道福王到底会做何种选择。

   对于福王,野史特别的多,作为从后世穿越来的人,他自然知道哪些是谣言和诬陷了。

   传言最多是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禄汤,但这已经被推翻了。

   1924年,出土了福王的墓,墓志铭中记载福王是全尸,这一点《明史.福王列传》、《流寇志》等史料中有记载。

   第二是传言福王有三百六十多斤,更是不可信。

   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这种过度肥胖能引发大量并发症,能活到55岁的概率太小了,

   要知道万历可是极其喜欢福王的,引发了国本之争。

   固然有子凭母贵的因素,若是长的不好、不乖巧不聪明,还是个大胖子,万历怎么可能那么喜欢;

   最后就说福王有野心,历史并没有任何记载福王参与了国本之争。

   《明实录》记载,福王多次拒绝了皇帝的赏赐,并多次捐银子给朝廷,

   福王死后,消息传回北京,崇祯停朝三日,痛苦流泪地说道:朕竟不能保一叔!赐福王朱常洵谥为福恭王,

   并派人送了两万两银子到怀庆给朱由崧,还召开了内阁会议说福王之死是自己的过错。

   此上种种足可以证明福王不傻,甚至是极其聪明。

   自然能听出秦王话中的意思,就是不知道如何选择了。

   如果福王能主动倒戈,再加上秦王府土地出售的事情引发的舆论,那宗室其他亲王大概率也会效仿,以保全王府。

   如果是这种结局,他就不需要费心思去解决宗室的问题,或者说暴力的对宗室动手。

   其他亲王他都能下死手,可唯独福王不行。

   那可是他的亲叔叔,父亲的亲弟弟,万历皇帝才死七年,就对他儿子下手,影响太大了。

   成祖对自己侄子动手,即便成祖将大明带上了一个新高度,但依旧有很多史书骂他是是燕贼、乱臣贼子。

   所以说,二王相见,算是有心插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福王如果倒戈了,这件事算是帮了朕大忙,为了感谢你,朕一定赐给你一座大大的府邸。”

   崇祯拿着折子喃喃自语,随后又陷入沉思。

   如果亲王都倒戈了,那么宗室怎么处理?开放四业?还是入朝为官?或者依旧是圈禁各王府,但查抄家产……

   想着想着崇祯又犯难了,他又希望福王不要倒戈,让他暴力清理,杀一半再说,现在的亲王太多了。

   思索了很久之后,崇祯也没有决定,便放弃了。

   “大伴,让李若涟传信给陈权,告诉陈权,进京的路上,秦王想见谁,或者哪位亲王想见秦王,都行,但他必须要在场。”

   “另外,让内阁拟旨,福王违反大明藩王律令,罚俸一年,王府左右长史各杖二十,以儆效尤。”

   “至于河南承宣布政司……算了,就这样吧!”

   福王出城和二王相见这事,洛阳和河南承宣布政司根本就没办法,福王的身份摆在那里。

   想到这里,崇祯心情愉悦了许多。

   日子一天天过着,离祭天时间还有七天的时候,礼部和钦天监告诉他,皇帝要提前七天斋戒。

   要求他单独宿止,不饮酒,不吃荤,不去看望病人,不去吊丧,不听音乐等等。

   为此,王承恩被钦天监和礼部拉过去培训了一天,回来后就变得神神叨叨了起来。

   规矩只有两条,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他也只能每天呆在东暖阁内,看折子、睡觉。

   到了祭天的当天,卯时一刻,斋宫中太和钟响起。

   仪仗就从乾清宫出发,孙传庭一身明晃的盔甲跟在身后,左手按刀,龙行虎步。

   一路上都是二十一卫的军士,各个精气神十足,比一个多月前不可同日而语。

   到了天坛的时候,在京的四品官都已经等候了,太和钟声停止,鼓乐声起,祭天大典正式开始。

   PS: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戎,就是军事,这是一个国家和平与昌盛的强有力的保障。

   崇祯已经在整顿兵政、开武科、用名将、设火器研究院了,强军指日可待,那么剩下的就是对权力的巩固了。

   有时候,权利和强兵并不一定能完全巩固权力,那么祭祀就诞生了。

   祀,就是祭祀,和神灵交往的大节,代表着权力的来源和统治的正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谁有资格伺候神明?也就代表着谁有资格代表神明统治人间。

   统治者通过垄断祭祀,收回普通人与神明交流的权利,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于是一套极其繁琐、盛大的仪式诞生了,

   第一项迎帝神……第二项奠玉帛……第九项望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