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973章 老鼠亡明,岐黄研究院工作汇报

  鼠疫和大旱灾。

   这是崇祯写在宣纸上的两件事情。

   他刚刚提笔写的时候,每一笔都重如泰山,让他心生畏惧。

   这是崇祯年间最大的两次自然灾害。

   甚至是整个华夏历史上自然灾害之最。

   “朕若是没有记错,鼠疫应该是崇祯六年,今年是崇祯三年,也就是说还有三年不到的时间?”

   想到这里,崇祯浑身一个哆嗦,眼中惊惧之色再增。

   相比于崇祯九年开始的大范围旱灾,他更怕鼠疫。

   旱灾是粮食减产、颗粒无收,百姓们有存粮更好,没有那就吃树皮、草根、野菜,吃一切能吃的,只要能活下来就行。

   对于未来的旱灾,他已经有了对策,不说百姓们顿顿饱饭,至少不会饿死太多的人。

   可鼠疫这东西可不认人,几乎是无差别攻击,只要被传染了,基本是九死一生了。

   大旱他还能想办法,可这鼠疫咋办?

   别看这皇宫城高墙坚、守卫森严,高手无数,可在鼠疫面前没啥鸟用。

   后世极度发达的社会,高层可能还有特效药,即便感染也没啥,可这个年代,只能说宫内药材很丰富。

   不能说没用,是药效发挥作用跟不上病毒在身体内破坏的速度。

   鼠疫发源于山西,传到北京后短短两年间,北京城至少死了三成的百姓,整个华北大地至少有千万百姓死于鼠疫。

   一直到建奴入关,整个大明至少有一千两百万到一千五百万百姓死于鼠疫。

   与鼠疫本身相比,最可怕的是人心的崩溃。

   鼠疫的爆发让华北许多县陷入混乱,严重削弱了该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凝聚力。

   整个社会秩序的破坏和死亡威胁下形成的混乱,比瘟疫还要可怕。

   在鼠疫面前,人人平等,普通百姓没有摆脱,连军队也没有摆脱,士气极度不稳定,战斗力急剧下降,客观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所以,又有老鼠亡明之说,足可见鼠疫的可怕了。

   崇祯尽力的回想着史书上看到的记录,脸色阴沉的可怕。

   后世面对一场瘟疫都动用整个国家之力,更何况现代这个社会……

   “哎……”

   崇祯深深的叹了口气,心中顿生无力之感。

   颓废了好一会儿之后,崇祯坐直了身体,脸色严肃了起来。

   “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这大明亿万子民需要朕这个君父带领他们活下去!”

   “皇后和孩子们也需要朕保护他们!”

   “现在还有时间,一定还有解决的方法!”

   ……

   崇祯眼神闪烁着,思索了一会儿后,提笔写下了三个问题。

   一、鼠疫是怎么形成的?

   二、鼠疫是怎么从山西传到北京城以至于蔓延到河南、山东、南直隶地带的?

   三、鼠疫是怎么消失的?

   写完三个问题后,崇祯手指轻轻的敲打着石桌,

   这三个问题看着简单,实则第一个是预防,在瘟疫未形成之前就扼杀掉形成的条件,形成不了,自然就没有鼠疫可言了;

   第二个则是传染途径,即便产生了,也能将瘟疫控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减少损失;

   第三个问题则是解决方法,哪怕是大范围传染了,有方法根治,倒也不怕。

   思索了好一会儿后,崇祯才抬起头朝着远处招了招手:“大伴,传岐黄研究院的院长张景岳、副院长吴又可、陈实功,院正李中梓来见朕!”

   远处候着的王承恩脸色巨变,立刻安排了一名小太监离去。

   而后走到崇祯身边,低声道:“皇爷,您已经在这里坐一个来时辰了,起风了,您要不回去吧!”

   看着在微风作用下摇曳的古槐树枝,又看了看晚霞下的夕阳,崇祯点了点头,又道:“让李若涟也一并前来!”

   两刻钟后,銮驾到了乾清宫宫门时,张景岳等四人提着医箱已经在宫门外候着了。

   一番行礼之后,崇祯轻声道:“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两件事情,其一是听听岐黄研究院的进度。

   其二是有些疑惑,请诸位解答。”

   四人松了口气,他们以为是宫内谁生病了,但现在听是进度和答疑,提着的心就放松了下来。

   随即也好奇了起来,医道这东西是比较专业的,皇帝即便聪慧,可才二十岁能理解多少?

   但想了想生理盐水和医用酒精,几人就认真了起来。

   “先说说院中的进度吧!”

   “是!”

   岐黄研究院院长张景岳低声道:“陛下,岐黄研究院目前的重点有三项,

   第一是带教徒弟,目前院中有医官十一人,是院中十一科的首席博士担任,各科暂定一人,

   除此以外医师四十四人、医士百余人、医生两百余人、学徒五百余人,总计八百余人;

   除学徒外,其余几个等级的大夫有五成是各地兼任的,平时在各地行医,无需在院中坐班,需要是要无条件征召,

   条件就是开放部分院中的医案、医书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