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东晋,我来了!

第2章 迎桓温入京加殊礼

东晋,我来了! 千户陈公 2136 2024-05-28 07:50

  公元368年,太和三年,春三月。

   晌午,辰时中。

   建康城,天空蔚蓝,阳光灿烂。

   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丝丝凉爽。

   两岸桃花的清香夹杂其间,沁人心脾,引得蜂蝶纷飞,翩翩起舞。

   翠鸟在枝头鸣叫,婉转动听,不绝于耳。

   秦淮河畔,桃叶渡口,碧波荡漾。

   衣甲鲜明的晋军士兵,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

   一大帮文武官员齐聚渡口,正三五成群的交头接耳说着话。

   为首两名紫袍文官服饰的官员,昂首肃立,一动不动地看向秦淮河的北边。

   其中一人五旬上下,个头稍高,五官端正,沉稳有度,五缕短髯,目光深邃,儒雅的气质中隐隐掺杂着一丝焦虑和不安。

   另一人三十出头的样子,个头稍矮,身材瘦削,面色如玉,齿白唇红,颌下微髯,一双漂亮的桃花眼,顾盼流转。

   若不是唇上的那撮微髯,证明了他是个男人,直比绝色女子还要美上几分。

   前者名曰谢安,字安石,出自于名门陈郡谢氏,官拜尚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

   后者叫做王坦之,字文度,出身更是显赫,魏晋时期的大族太原王氏,任侍中,官拜右卫将军,袭封蓝田侯。

   今天是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大司马(相当于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桓温进京的日子。

   文武官员奉圣旨,来此迎候,由位高权重且出身根红苗正的谢安和王坦之领衔。

   满足了这个双重身份的人,才能有资格代表朝廷的诚心实意,彰显了对大司马的最高规格接待。

   差不多到了巳时多一点,秦淮河北面薄雾中,隐隐有船队驶来。

   谢安边翘脚张望边轻声对身边的王坦之道:“大司马来了。”

   一直没得到回应,谢安回头看了看王坦之,只见王坦之姣好的面容上已经有了细密的汗珠,而且身子在微微地抖动着。

   “文度?文度!”谢安连叫了了王坦之两声。

   “哦,哦,是大司马来了。”王坦之缓过神来,附和道。

   谢安回头关切地看着王坦之道:“你是不是身体不适?”

   “没有,没有。”

   “那你身子怎么在发抖?”

   “有吗?哦 ,明明是风吹的衣衫在抖动嘛。”

   “……”

   二人说话间,几艘大小官船已经驶进了桃叶渡。

   众人抬头望去,几艘五十人的晋制战船开道,上面布满了剑拔弩张,身材魁梧,英姿飒爽的荆州水军。

   后面是一艘雄壮的艨艟巨舰,犹如一头怪兽般,从晌午还有些迷雾的河道中漂移过来,显露出狰狞可怖,张着血盆大口的虎面船头。

   当看到船顶端十余丈高的牙旗、纛旗上分别书写着“桓”和“晋大司马”之后,谢安忙向后挥手吩咐道:“奏乐,快奏乐!”

   一时间,秦淮河两岸鼓乐齐鸣,锣鼓喧天。

   众文武官员,整理官袍,换上庄重表情,按官阶大小,规规矩矩地站在了王、谢身后。

   艨艟巨舰慢慢地靠向了岸边,船上军兵扔下数条杯口粗的绳索,岸边早有军兵准备好,动作麻利地拴在了缆绳柱上。

   船上一名英武俊朗的年轻将领抬手一挥,艞板从船上伸了出来,慢慢落到了岸上。

   岸上众文武多数都认得,这是桓温亲信,侍卫长,牙门将竺瑶。

   他一出现,必定是桓温要到了。

   待船靠稳,艞板搭好,谢安左手持笏,右手撩衣袍,抖身形屈膝跪倒,双手握笏板,匍匐在地!

   后面的众文武皆大惊失色!

   这礼遇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德高望重的仆射大人竟然用迎接帝王的跪礼相待。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大家只得纷纷跪倒在谢安、王坦之身后。

   王坦之也是没想到谢安不按套路出牌,但又一想,此次桓温回京本来就是来加殊礼的,跪也是应该的。

   加殊礼的三件套,封王、赐九锡和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虽然大晋祖制规定异性不得封王,但桓温的加殊礼,权利及地位均在诸王之上,封不封王只是虚名而已。

   这次来迎接桓温,皇帝司马奕面授机宜,只能答应桓温第三条,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这第二条,也不能答应,加九锡,明眼人一看就是要为了将来要篡位准备的,历史上前面几个权臣加九锡的,后来都自称皇帝了。

   如王莽、孙权、还有羯人石勒。

   所以,谢安和王坦之二人更加心惊胆战了,这要是激怒了桓温,他们俩可就替司马家尽忠了……

   许久,却未见船上有人下来。

   跪在地上的众文武不觉有些诧异,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一盏茶工夫,只听竺瑶朗声喊道:“大司马请尚书仆射、蓝田侯上船一叙!”

   “卑职,遵命!”王、谢二人一起高声答道,遂站起身来,将笏板揽在怀里,硬着头皮向艞板走去。

   不多时,二人登上了七八丈高的官船,见甲板上满是军兵,刀枪林立,衣甲鲜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