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东晋,我来了!

第146章 袁宏的困惑

东晋,我来了! 千户陈公 2074 2024-05-28 07:50

  陈望一听,也不敢再看王法慧和谢道韫,低着头向后堂快步走去。

   进了后院,满脑子都是王法慧的身影,又多了个谢道韫,自然是喜不胜收,匆匆地走进自己北屋。

   来到外间书房,脱下宽大官服,摘下进贤冠,洗漱了一下,进了卧室。

   再脱掉里面的丝襦衣和纨袴,一头扎进了床榻中。

   他的心中得意洋洋,倍感惬意,长久以来的压抑一扫而光。

   阿姐啊,你真是个神仙阿姐,一回来第二天就把所有事情都摆平了。

   不用太后老妈出面,明天见了老谢,用北府兵的事儿点拨点拨他,不愁他不应允。

   嘿嘿,东晋真好,还可以娶俩老婆。

   听说大娘司马熙雯他爹武陵王殿下娶了二十多房侧室呢,最小的那个比大娘还要小了七岁。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

   六月初七,陈望下朝回府。

   吃罢晚饭,听阿姐说有陈安的来信,便回了自己书房。

   打开一看,里面写道,据姑熟的密探来报,桓温日益病重,已不能下床榻了。

   其实自从桓温离京后,陈望就密切关注着姑熟的动静。

   桓温在建康大受刺激后,从回到姑熟就身体不佳,逐渐卧床不起了。

   陈望动了恻隐之心,给陈安写了回信,让他把小灵宝送回去,找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放在桓温府门口即可。

   这段时间,陈望外松内紧,分别找了国子学同学们单独谈了话,安排了去兖州后的各项分工。

   期间,他还征得司马曜同意,去崇德宫拜见了褚太后,把自己的未来打算一五一十做了禀报,褚太后知道儿子大了必将振翅高飞,建康是不能任由其自由飞翔之地,虽有不舍,但也欣然应允。

   关于婚事问题,在那个年代,娶两房夫人,再正常不过了,褚太后本是谢安的堂侄女,再加上,谢安还想让褚太后再次临朝听政,以便巩固谢家在朝中的势力。

   双方一拍即合,谢道韫择日嫁过去,而褚太后临朝听政的事情由于尚书令王彪之的极力反对,暂时搁置。

   司马熙雯和王蕴也谈妥了王法慧和陈望的婚事,本来王蕴就是太尉陈谦的旧部,只要是司马曜同意,王蕴更无话说,自然是欢天喜地的答应了。

   庾希也派人送信来,因其弟庾蕴当年任广州刺史,所以去了广州(广州刺史辖区是今日的两广地区)。

   在庾蕴旧部的帮助下,占据了郁林郡的九龙山(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县附近),招募当地各族精壮军兵达两万余人,随时听候召唤。

   陈望大喜,给庾希回了信,大加赞赏,让其在九龙山整顿军马,休养生息,自己日后将会从兖州调拨军械装备暗中送过去。

   他知道在那种蛮荒之地,最缺乏的恐怕就是各兵种所用的兵器、帐篷、铠甲、药品等物,总不能日后拿着砍柴刀穿着草鞋行军打仗。

   七月初一,台城。

   陈望从宫城里出来,正要去中书监衙门取重要奏章,呈送御览。

   忽然远远看见了江左文宗、祠部尚书袁宏手捧一道奏章从里面走出,表情木讷,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走到近前,陈望给他让路,并躬身道:“参见尚书大人。”

   袁宏似在凝神思索着什么问题,嗯了一声,从陈望身边走过。

   陈望起身刚要进中书监,不想袁宏又叫住了他,“广陵公,原来是你啊,老夫刚才并未注意,你且住。”

   “尚书大人有何吩咐?”陈望转身,边走边问道。

   “唉……一言难尽啊,”说着,袁宏拉着陈望走向了中书监衙门另一侧,黝黑的脸上布满了愁云,声音有些嘶哑地道:“你看,广陵公,这是我为大司马撰写的请加九锡奏章,呈送给谢公,他说写的有些词句不妥,非要让我回去再修改,这都修改了十几遍了,唉……”

   “哦?”陈望微微一怔,问道:“您捉刀为大司马撰写?”

   “是啊,大司马点名要我给撰写。”

   “哈哈,尚书大人文采斐然,博通古今,名震天下。”

   “但谢公这是何意?大司马那边派人三日一催,而每次来中书监呈送谢公审阅,再到你们御前批复,但谢公这一关总也过不了。”

   “那您找过尚书令大人吗?”

   “唉,别提了,早找过王公,他倒是态度和蔼,但竟嘱我不要拿出来给别人看,让我自己留着……”袁宏不住地叹着气道:“唉,这是何意啊,两位宰辅为何要为难老夫。”

   陈望一听便知,这是王彪之和谢安两人已得悉桓温病重,这是用了一个“拖”字诀。

   心中暗笑,早在东晋时期就有这种官僚主义,在没有牵扯到自身利益公务上,相互扯皮,踢皮球了。

   这个袁宏啊,可能是不知桓温病重,也可能就是个饱学迂腐的儒生,不谙官场玄机。

   看看四下无人,陈望附在袁宏耳朵上低语道:“尚书大人,大司马染疾多日,听说已病入膏肓,两位宰辅料其不能久矣,在故意拖延呢,你得如此对待那边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