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东晋,我来了!

第61章 进入秦境

东晋,我来了! 千户陈公 2074 2024-05-28 07:50

  五月初七,晌午。

   阳光明媚,天空湛蓝,白云轻盈。

   初夏的微风时断时续,轻拂大地,泥土、野花、青草混杂在一起的原野气息弥漫在空中。

   土坡上的简陋凉亭中,站着一个身材瘦长,青衫少年,遥望东方,默不作声。

   良久,他转过身来,看了看身边的青年英武男子,缓缓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书夏兄,我走了。”

   少年的声线是沙哑的,音调有一种冰冷的金属质感,匿着一股无奈的哀伤。

   青年男子长出了一口气,抿紧了嘴唇,唇上短髯抖动了几下,没有开口。

   星眸中却有晶莹的泪滴顺着脸颊滑落。

   他没有擦拭。

   向后退了一大步,躬身,叉手,一揖到地,“末将谨记平北将军将令,此去万里之遥,一路小心,多加保重!”

   陈望转身大踏步走出了凉亭,下了土坡。

   他青春期未完全变声的高亢声音传回了凉亭: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桓伊暗暗擦拭了眼泪,目送着陈望上了马,带着随从头也不回地打马扬鞭,向西奔去。

   从腰间取出了一杆碧绿竹笛,双臂抬起,稳稳地放在唇边,吹奏起了《行路难》。

   袁崧的曲、羊昙的词和演唱,他的伴奏,称为“大晋三绝”。

   着名的乐曲《梅花三弄》就是桓伊首创的。

   有一次元日节,桓伊从淮北返京省亲,在尚书仆射谢安府上演奏新编笛曲《谯郡秋雨》,同样喜爱音乐的谢安叹为观止,听得如醉如痴,当众道:“桓子野对乐曲可谓是一往情深啊。”

   由此,诞生了一个成语“一往情深”流传至今。

   清脆悦耳,宛转悠扬的笛声不绝如缕,充斥在绿油油的淮北原野上,飘荡进陈望的耳膜里,令他在奔驰的骏马上感慨万千。

   这是穿越以来五年中,第一次离开了大晋土地,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感受,脚下的土地,头顶的蓝天,呼吸的空气都有了陌生感。

   为了避免徒增离别伤感,他对外宣称是明日启程,但昨晚就偷偷动身了。

   一夜之间来到了兖州辖区内的最西边父阳,休息了片刻,再次启程,守将桓伊把他送到了十里长亭外。

   一路向西,一马平川,到夕阳快要落山时,一座孤零零的县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陈望估计应该是氐秦豫州境内梁郡的阳夏县(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附近),他勒住疾驰的大棕马,扬鞭喊道:“前面是阳夏县了,纪公,我们今夜在此歇息如何?”

   五旬上下,三缕长髯,古铜色瘦削脸庞的凉州长史纪锡也勒住了坐骑,高声回道:“就依少东家之意。”

   后面长随装束的顾恺之,脚夫装束的周全、柏华和八名骁骑营军兵纷纷勒住了马匹,放慢了马速,跟在二人后面,慢慢前行。

   刚刚掌灯时分,几个人来到了阳夏县城的城门处。

   十几名氐秦装束的军兵站在城门洞里,边审视着过往行人,边喊道:“速度快点啊,天一黑就关城门了。”

   陈望等一行十三人下了马,牵着马随着百姓的人流,进了城。

   “喂喂喂,站住,你这黑大个儿是什么人?”一名氐秦军兵什长手指着陈望身后的一名粗壮高大的脚夫问道。

   脚夫阴沉着黑脸,双目圆睁,上下打量起来矮了半个头的什长,鼻子里发出了冷冷一声:“哼……”。

   “站好,检查!”什长手握刀柄,扯出了一半青森森的刀身,怒喝道。

   顾恺之忙停下脚步,把马缰绳交给周全,走回来,躬身施礼道:“这位军爷,在下有礼,我们是青州来的商人。”

   什长狠狠地瞪着脚夫,转头看向顾恺之,问道:“马上所驮何物?”

   “禀军爷,是一些鱼干、干贝、干冻菜,运往长安,供宫廷所用。”顾恺之满脸堆笑答道。

   什长将信将疑,用手拍了拍马上的包裹,觉得有些手感差不多,似乎感受到宫廷二字的些许压力,挥手道:“快走,快走。”

   顾恺之连连拱手答谢,招呼着脚夫们赶紧进城。

   不多时,众人来到县城中,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陈望和纪锡各自一间卧房,周全、柏华、顾恺之三人一间,剩余八人一间。

   吃罢晚饭,陈望踱步来到脚夫卧房,推门进去。

   几个人正在收拾着各自行李,见陈望进来,一起躬身施礼道:“少东家。”

   陈望走到他们中间,点手指着黑大个儿,面色不善地斥责道:“秦二,这是出兖州第一站,你莫要给我找麻烦。”

   秦二生性木讷,寡言,本来没有资格来,但陈安觉得他是五百骁骑营中力气最大的一个,作风顽强,打仗勇猛,就把他编入了八人队中。

   他粗着嗓门,赶忙唯唯诺诺地躬身道:“禀……禀少东家,小人下,下次注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