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召唤鬼神吕布,打造仙秦!

第104章 世族的权利被剥夺了吗?

  廉政风暴并非赢曜返京后突然兴起,早在他离京之时,这场风暴已悄然酝酿。

   只因他们误以为赢曜失宠,才选择离开。

   “冯大人,身为御史令,未能洞察此情状,你有失职之处……”

   冯去疾立刻跪下行礼,诚恳认罪:“臣疏忽,此乃老臣之过,愿陛下严惩。”

   作为御史令,未能及时预警,他的职责显然有所缺失。

   秦政感慨道:“冯大人为国辛劳多年,确实值得颐养天年。”

   说完,他又道:“鉴于当前状况,帝国势必要成立新的监察机构。”

   尽管秦政并未处罚冯去疾,但这比处罚更具威慑力。

   新设立的监察机构将脱离世家和百家的掌控。

   赢曜赞同道:“确实,帝国的监督机制缺失已久,改革刻不容缓。”

   随后,他提议:“父皇,儿臣认为设立监察院更为适宜,海瑞,一个新晋人才,将担纲院长,墨侠则担任副院长。”

   墨侠万没想到,赢曜真的兑现了他的承诺,让墨家的墨侠成为大秦的监督力量。

   “陛下,海瑞初出茅庐,名声未显……”

   “然而,朕、李斯和王绾都对他进行了严格审查,且暗流堂和幽影卫也证实了他的清白。”

   “当然,为消除诸卿疑虑,朕特任命盖聂为监察院的巡天使者,随时考察他们的能力。”

   “墨侠的卓绝剑客荆轲,以及纵横天下的盖聂,诸位卿相难道质疑他们的能力和抱负吗。”

   “他们无疑是历经风雨的精英,如今他们自愿担纲监察重任,这不仅是墨门的宿愿,亦是大秦的必然需求。”

   冯去疾心中明了,世家与诸子百家的势力已渐式微。

   这是秦王嬴政为嬴耀铺设储君之路的巧妙布局。

   他们彼此争夺,却不知已成为嬴耀登基的基石。

   面对大秦的剧变,冯去疾等贵族大臣陷入困境。

   在高耀面前,他们所谓的策略如同尘土般无足轻重。

   高耀并未给予警告,而是直接行动,对反对者毫不留情。

   他们预料中的反抗,只会引来无情的镇压,这在嬴耀手中并非罕见。

   修罗卫和铁鹰锐士联手执行,实质上,修罗卫主导全局。

   而铁座锐士的调动,似乎自嬴耀归来后并未交付予嬴政权力。

   父子俩的默契表演背后,早已策划妥当。

   李斯明白,王绾洞悉,王翦、尉缭和蒙恬这三位军事巨头同样心知肚明。

   他们返回朝廷,并非为了压制世族和百家,而是另有目的。

   所谓的支持,不过是嬴政早就确定了嬴耀储君身份的托词。

   作为秦朝的核心,一切立场已明确,阵营划分清晰。

   嬴政已经开始放手,连帝国至高令牌也交给了嬴耀。

   可以说,此刻的嬴耀已是军方最高统帅。

   他推动的廉洁风暴,或许是嬴政期盼已久的改革举措。

   只需向嬴政报告结果,那些看似审议的决策,实则是李斯等人暗中操作,将嬴耀的革新合法化。

   以往秦朝的重大决定,需经文武百官讨论后方能定夺。

   如今,他们只是执行者的角色,不再是决策者。

   李斯和王绾已着手建设学府,所需物资皆来自嬴耀的封地供给。

   粮食源源不断地自封地输送,嬴政甚至绕过御史台,直接设立新的监督机构。

   显然,他对御史台的信任已荡然无存,廷尉内部人员在蒙毅调动后,核心力量已被带走。

   他们曾为此欣喜,以为蒙毅对嬴耀有所不满。

   原来,蒙毅此举是为了为嬴耀清除世家弟子和世族的障碍。

   任何世家子弟投身军伍,除非军令,否则不得擅自调动兵力,违者立斩。

   荀子退朝后,回到府邸,默默不语,甚至命令儒家弟子齐聚府中,不得外出干预任何事。

   若有人违令,将被逐出师门,扶苏紧张地站在荀子身旁,小心翼翼地询问:“先生,这……”

   秦子微笑道:“公子,放手吧,让我们专注于职责的履行。”

   他对赢耀父子的策略感到惊讶,墨家如今确实掌控了新设立的监察署,其权力不容小觑,与御史并肩且有所超越。

   随后,他们迎接了使者李斯的到来。

   李斯望着荀子和嬴政,苦笑地说:“长公子,陛下有旨意。”

   “父皇是要处置我吗。”

   “非也。”

   “听完旨意,公子自会明白。”

   李斯宣读完毕,众人皆因圣旨的内容而震惊。

   原来,嬴政并未将皇子们安置在御史或少府,而是巧妙地分散了他们的权力,看似荣耀,实则无实权。

   唯有将闾和公子武,依旧坚守着城防军的指挥和少府的职务。

   幸运的是,扶苏虽多职在身,但尚能维持平衡,既是少府的一员,又是监察署的代表。

   李斯暗自庆幸自己站在公子高的阵营,否则他作为中车府令的职位可能难保,仅保留了执行符玺令的权限。

   符玺令的地位,如同后世的宫廷总管,如今的削减无疑削弱了赵高的影响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