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

第104章 打井不给钱

  房玄龄心中早有腹稿,于是把心中见解说了出来。

   “陛下,在微臣看来,成立商盟主要有三利和三弊。”

   “一利:增加税收,填补国库空虚。”

   “二利:商盟和世家制衡,二者平衡对朝廷管理更有利。”

   “三利:商盟成立,在朝廷应对天灾人祸害,用兵征战有极大的好处,背后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作为支撑。”

   说完三利,房玄龄停顿了一下,捋了一下思路接着说。

   “成盟则势大,三弊不外乎,或哄抬物价,或对抗朝廷,亦或造反!”

   房玄龄说完后,静静地站立一旁。

   李世民没有马上回复,他深思一会,随即笑着说道。

   “朕认为可以在龙门县试一试,做的好后续可在大唐推广。”

   “即便效果不好,龙门县只是个小县城,局面也是可控的,把它取消掉即可。”

   “陛下圣明。”

   李世民拍板支持商盟的建立,房玄龄马屁马上送上。

   王剪这小子总能给人带来惊喜,李世民和房玄龄这对君臣也十分期待。

   他们想看看王剪和马周捣鼓的商盟,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

   自秋收过后,已经过了十天时间。

   马家庄的打井队像一群啃食的蚂蚁,做完一个县城的打井生意,快速地朝下一个县城进发。

   太平县。

   马家庄10支打井队,在黄氏家族的委托下,经过九天的时间,终于打完500口水井。

   黄氏的田地分布的比较远,打井的效率慢了许多。

   打井队员在跟黄氏家族收取打井费用时,黄氏家族的管事突然耍无赖,说已经给过钱。

   为此,气愤不过的打井队员差点和黄氏家族打起来。

   好在理智的王天一,制止住了情绪激动的弟兄。

   太平县不是龙门县,强龙不压地头蛇。

   打井之余,王天一把主家的情况了解了一下。

   黄氏家族是太平县最大的家族,家族成员上百名,名下仆人护院数百名。

   不仅名下有万亩良田,县城里的酒肆茶楼,粮铺布行基本被黄氏家族垄断。

   太平县的百姓对黄氏家族的人,莫不是谈虎色变。

   王天一也没有和黄氏多扯皮,直接带兄弟们跑到太平县县衙报官。

   原以为太平县的县令会给他们主持公道。

   可让所有打井队员没想到的是,太平县县令不仅没有让黄氏交打井钱,还把打井队的人数落了一顿。

   “一群刁民来我太平县闹事,赶紧滚,否则本官把你们统统抓进大牢!”

   太平县县令的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在打井队员的头上。

   县衙大门口。

   退堂后,王天一第一时间安排几个兄弟火速赶回马家庄,把这件事和王剪汇报。

   同时他带着剩下的护卫队员,继续留在太平县。

   一群好事围观的百姓离他们远远的,这上百号青壮男子,站在一起就是威慑力。

   他们可不是黄氏,敢欺压这帮人。

   黄氏家族的人呆在县衙里大概半柱香的功夫,才脸带笑容,有说有笑地走出来。

   路过王天一等人身前时,黄氏家族的人更是用丑恶的嘴脸嘲讽他们。

   “一群土包子,稍后我丢点剩菜剩饭给你们,不枉这几天给我们黄氏打井。”

   “哈哈,堂兄说的是,一群没眼色的土包子只配吃剩菜。”

   “想赚我们黄氏的钱,哪有那么容易?”

   “一口井2贯,真敢收啊!”

   “就是,我们黄氏可是给了你们一千贯呢,够你们吃几辈子吧!”

   “哈哈哈...”

   “那止啊,他们这些天在我们太平县可打了不少井,赚了不少银子啊!”

   “吸,那这群狗腿子岂不是比我还要有钱!”

   “玛德,我们太平县的银子,可不能被带出去吧!”

   一群黄氏子弟,肆无忌惮地嘲笑马家庄的打井队员。

   这些极具挑衅的话,让所有打井队员气的握紧拳头。

   如果不是王天一多次强调不要动手,他们早冲上去把他们揍一顿。

   “兄弟们,时间紧迫,我们接着去打井。”

   “等王总管的处理意见来了,我们再见机行事。”

   “大家放心,兄弟们的血汗钱,一分不少都会要回来的。”

   王天一是这次打井队的总负责人,他的话很有用。

   虽然大家满腔愤怒,双眼充血,可大家还是老实执行王天一的命令。

   ...

   王天一等人不知道的是,黄氏家族的人对他们身上的银子窥视的很。

   对黄氏年轻弟子个人而言,身上有几十贯都是很富裕的了。

   更何况这帮打井队的人身上,可能有上千贯!

   千贯银子,可不是小数。

   馋啊!

   黄氏庞大建筑群中,一处相对平庸的宅子。

   三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围在宽敞奢华的书房里小声交谈。

   “堂兄,这帮狗腿子身上的钱,其他几房的人可都盯着。”

   另一个人接话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