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读心,皇帝看见我拳头硬了

第31章 气死个人

  【户部主事是干什么的?户部主事是管钱的,可是我不是会计。】

   【最重要的是我连字还没有认全。】

   【不是,皇帝为什么封我一个女人为官。】

   【而且…………】

   许瑾瑜迅速的打量了一圈朝堂的情况。

   【女人当官,这些男人不是应该反对吗?】

   【什么仳鸡司晨,什么女人就该待在家里,什么女子见识短………】

   【反正怎么难听怎么来,再来几个御史以死明志才够排场啊!】

   子书宴一把掐住自己的掌心,防止自己笑出来。

   他知道这不是许瑾瑜有多疑惑,是许瑾瑜的戏瘾又犯了。

   宣帝:"………"?

   让你当官还当出错来!

   不能让宣帝难做,都察院的人见机站出来,

   "陛下,许大人弄来这绝无仅有的种子,功在千秋,许大人当官我等服气。"

   兵部左侍郎:"陛下用人不拘身份,老臣佩服。"

   户部右侍郎:"陛下,许大人能弄来新粮种,以后说不定还能弄来更多的好东西,留在我们户部刚好。"

   ………

   【哦~~懂了,是希望我再弄出些东西,这些老顽固才没有反对我当官。】

   【我就说嘛,当官的都是老狐狸。】

   【那这户部主事我当了,天底下第一个女官。】

   【啊哈哈哈哈!】

   那笑声不要太嚣张。

   宣帝和百官深吸一口气,

   我忍!

   还有你这个官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乾怎么完蛋的,你倒是说啊!

   宣帝现在的心情无法对别人说。

   好好的突然听说自己的江山完了,偏偏那个知道答案的人,还不好好说,他还不能强迫。

   宣帝坐在龙椅上开始运气,他怕把自己气死了。

   "许大人,去后面站好,早朝还没有结束呢!"一个机灵的官员提醒许瑾瑜。

   许瑾瑜稀里糊涂的朝着这个提醒她的大人拱拱手,

   "多谢这位大人,不知大人是………"

   "在下都察院监察御史左元英。"

   "左大人好。"

   许瑾瑜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御史,在心中感叹一句,

   【猛人啊,几年后大乾京城被围攻,这位左大人硬是靠着一张嘴把那些围攻京城的人骂走一半,要不然京城里的人下场更惨。】

   什么!京城几年后就会被围攻。

   宣帝又是一惊。

   现在的大乾风平浪静,说是太平盛世也不过分,怎么几年间就被搞的被围攻了。

   三皇子到底做了什么这么招人恨!

   【可惜!左元英宁死不肯投鲁王,被鲁王弄死了。】

   左元英泪眼汪汪的看着许大人,自己好心提醒她一句,就被说死了

   不过这种死法貌似还不错,没看见周围的官员都朝着自己投来敬佩的目光。

   他的顶头上司左都御史甚至拍拍他的肩膀说:"做的不错,没有坠我们都察院的威风。"

   左元英:"???"

   虽然知道自己只能活几年,但是挺高兴的怎么办。

   要知道因为自己脾气死犟,不知变通,不知道被上官骂了多少次。

   大家听左元英的死法听得挺佩服的,文人都说宁死不失气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可是现在的重点是大乾是怎么完的。

   百官和皇帝的眼神隐晦的飘向许瑾瑜,就等着许瑾瑜说呢。

   然后许瑾瑜再众多的眼神下,站的端端正正,靠在柱子上睡着了。

   居然站着睡着了!

   别问,问就是学生的基本技能。

   当老师的眼光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能在老师的眼睛下面睡觉的都是技术人。

   在众多急切的眼神下,许瑾瑜睡得还不错,甚至还打起呼噜。

   没办法刚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只睡了几个小时就被弄起来上朝,不困的不是人。

   看许瑾瑜睡的挺香,

   宣帝和百官们只好商量起红薯和土豆的分配问题。

   这一分配就出了问题。

   一个县城种出来的红薯和土豆怎么够全国分呢。

   户部尚书:"江南温度适宜,乃鱼米之乡,不用分配。"

   这位祖籍北方。

   礼部尚书:"江南是鱼米之乡,但仍有饥民,少分配可以,不分配不行。"

   这位出自江南。

   兵部右侍郎的声音格外粗犷,"我们北狼关乃边塞之地,缺粮最为严重,应该给我们北狼关多一点。"

   "不行!"

   六部尚书齐声反对。

   许瑾瑜一个激灵被吓醒。

   一醒来就听见有人在慷慨激昂的讲话,

   "北狼关每年都有狼骑侵扰,要是这些种子流到草原上事情就大了。"

   "可以种在别的地方,再给北狼关运过去。"

   说的挺有道理,许瑾瑜点点头。

   一个粗犷的声音毫不客气的反驳,"你说的好听,每年边关的粮食都不够吃。"

   "再说运过去,种子还不是一样会流出去,还不如大大方方的种呢。"

   "只要我们的将士能吃饱,北狼关一定能安然无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