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搁置且少有维护的先进设备
钱亦文整理了一下思路,起了一个高调:“韩先生,我代表个人向您表示敬意!
“您能在所有条件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带领着大家一起上马了JK-15,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让人非常佩服啊!”
老韩颇不自在地摆了摆手:“钱老板,也不光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说起来还得有像南教授这样的人才才行。”
一边说,一边朝着南光宇尬笑了两声。
低头不语的教授依旧低头不语……
心里可是不太满意钱亦文的做法了。
有事说事,拍这马屁有什么用?
而且,这马屁拍得,水平确实是非常不怎么样,都拍驴蹄子上了……
别人不知道细情,我还能不知道?
如果说签字算是功劳,那老韩是真有;
除了这个,还有哪些是和他有关的?
要不是他的主张,集合了光电、物理两大研究所和数十家大大小小的科研机构创造出的JK-15,能扔在大西南的仓库里去吗?
钱亦文接着说道:“韩先生,想必黎叔把我的情况也都跟您介绍过了。
“我南方的工厂在生产计算机,目前除了高制程的芯片之外,其它的都可以自行生产。
“听南教授说了咱们的JK-15之后,就想着能不能利用一下,以使您当年的心血结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又是一顶小小的高帽,别管它是否切合实际,但使老韩嘴角浮现了一丝笑意,倒是真的。
瞟了一眼钱亦文,老韩开始给他出起了主意:“钱老板,据我所知,目前包括那些发达国家在内,生产计算机的也都未必自己造芯片。
“毕竟,供应链还是比较完善的,采购他们的既省心又省力,而且也不必多花钱。”
钱亦文轻咳了一声,咽下了关于“卡脖子”和“拿来主义”的话题……
和老韩说这些不行,他懂不懂另说,那和他的价值观也不符。
想了想,钱亦文决定继续戴高帽:“韩先生,我觉得既然咱们都把设备造出来了,要是不加以利用,着实是有点可惜了您当年的一片苦心了。”
听了这话,老韩面露为难之色:“加以利用,倒不是不行……
“不过项目已经搁置了一年多,也少有维护,都不知道机器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钱亦文看向了南光宇,后者轻轻点了点头,传递了一个“无妨”、“有我”的信号……
钱亦文心里有了底,开始步入正题:“韩先生,即便是有因搁置而产生的问题,我想也总比我们重新来过要快得多。
“毕竟守着您的科学院,当年在您手下共同创造JK-15的这些科学家们都在。
“真要是遇到难题了,您也不能看我的笑话,您说是不是?”
老韩笑了笑,看来这个年轻人是真上心了。
不但句句有志在必得之意,而且连人才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可是,你到底知不知道这个项目的显在和潜在价值呢?
换句话说,一个我都没听说过的英多科技公司,有这个实力吗?
正想着,钱亦文就奔着他的思路来了:“韩先生,我班门弄斧卖弄几句……
“我听说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恕我直言,假使我不加以利用,这个搁置的项目可能以后也不会再被人提及了。
“我想,当初耗时费力地去研发,您和科学院的初衷也是这样的吧?
“而且,针对于科学院的政策调整之后,不是也提出了科技和经济并举吗?
“科技不能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那我们研究它干什么呢?
“您看,咱们能不能围绕着‘转化’这一核心往下继续呢?”
老韩听了钱亦文的话,低头思考起来。
转化,就是个好听的词汇。
换成生意人的话,那不就是卖吗?
放弃了的东西,就是一堆废铁,科学院当然是想卖。
可是,有黎叔在他的身后,这东西得怎么定价?又由谁给定价呢?
琢磨了一会儿,老韩开口了:“钱老板,项目转化可以,不过对于钱老板来说成本太高了。
“我不知道您除了南教授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相关技术人员。
“如果没有,不如我们联手协作,把这个项目重新启动,您看怎么样?”
钱亦文眉头微皱,这可不是他的初衷。
科学院这艘大船,固然会给他很多支撑。
可一旦上了船,显而易见,好多事情就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了……
眼前,他得把项目拿到手。
钱亦文说道:“韩先生,其实我比较倾向于合作。
“可是,我一个私营企业,和科学院也不好对接。
“展望仁总当年曾和我说过,他说一个私企参与到国企中,多有不便。
“所以我想,要是能把项目直接转让给我,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老韩点了点头,听懂了钱亦文的意思。
坚定地维护了自己的观点,还不忘把仁专志拿出来恶心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