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回山乡,媳妇儿,咱不为王谁为王

第356章 元宵节——撒灯&秧歌

  家里热闹得很,一家人都在为一个传统节日忙碌着。

   二大娘接过了纪兰凤手里的元宵,马上开始嚷着交权:“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些天可把我累坏了!”

   主持大局的大掌柜,可不好当。

   别看二大娘也很强势,但在这方面确实不如纪兰凤。

   纪兰凤当家,小叔子不敢和她皮,大伯哥不能不听。

   到了她这儿,就不一样了。

   就自己老头儿看起来挺听话,但也是明服暗不服,过了夜就不好使了......

   四婶正从屋里走出来,把一盒小蜡烛递给钱多:“孙子,四奶上平安,特意给你买了一盒‘磕头了’,你拿着玩儿。”儿时,元宵节才有的玩具。天还没黑,就拿着四处显摆,比谁的更好看……磕头了(liǎo),是对这种小型彩色蜡烛燃烧时间的不公正描述。

   形容它短小到磕一个头的时间就烧没了,显然是极夸张的......

   钱多攥着小蜡,喜滋滋地转身刚要跑,被纪兰凤一把抢了回来:“这可不行!

   “奶奶给你收着,先给你三根儿,没了奶再给你拿。”

   一边说一边从盒子里抽出两根小蜡烛来,犹豫过后给了钱多一根。

   一盒小蜡烛,转眼就变成了一根,气得钱多嘟起了嘴,把手背到了身后。

   钱亦文本想替儿子争取一下,想了想却没开口,这无疑是在往枪口上撞。

   自己小时候就干过一次危险的事情,把四五根捆在一起,立在了柜盖上就跑出去玩了。

   等他爹闻着糊香的松香味儿,柜盖板都已经起火了。

   为此,后来钱亦文“磕头了”,新增了一个道具——二大碗。

   小蜡点燃后,立在二大碗底上......

   眼睛盯着奶奶手里的盒子,嘴里开始哼叽起来:“啥都你们给我收着,钱也没有了,磕头了也不给玩,这日子……”

   后半截话还没出口,被纪兰凤把嘴给捂住了。

   老太太无奈,只好妥协,豪横地给加了一根小蜡,钱多才算是露出了笑容……

   吃过了元宵,爷几个开始撒灯。

   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二大爷拿着炉铲子走在最前边,把一盆废机油拌的谷糠有序地堆放在院子各处,直至延伸到院外。

   紧随其后,钱亦文和钱多各把着一边,一人拿着一根磕头了,逐个去把火堆点燃。

   钱亦文手快,点完了自己这边,过到钱多这边帮忙。

   钱多皱着眉头直起了腰板,心里嘀咕了一句“欠儿欠儿的”......

   琢磨了一下,朝着爹招了招手:“爸,你来......”

   钱亦文乐呵呵地凑近——

   “噗......”

   钱多一口吹灭了他手里的蜡烛,把他推回了院里。

   钱亦文气得破口大骂,夺权的斗争,现在就他妈的开始了吗?

   得逞的钱多,洋洋自得地成了个独裁者......

   这一幕,看得山丁树下的大爷和四叔前仰后合,直夸这个孙子可真孙子!

   一堆堆的火越着越旺,钱亦文捂着儿子的小脸,站在大门口的土堆上四下看着。

   他想让自己和儿子都看一眼,看一眼这后世再难见到的景象。

   一家“放火”难成画,家家“点灯”就是景......

   一整条街上,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被点亮了。

   亮光从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延伸到当街,最后汇成一片......已经难得再见的场景……二大爷还在继续着,把一根根蒲棒浸入盆子中。

   吃透了油后,拿出来点着,鸡架、狗窝、井台,都要插上一根。

   四叔两手抄袖,站在门口的灰堆上撂着高儿,一双脚不停地跺着。

   全是明火,不看着点儿不行,以前出过大事。

   有钱人家拿陈年的豆油泡蒲棒,香味引来了老鼠。

   老鼠光顾着吃,忘了自己穿的裘皮大衣是易燃物。

   烧着的老鼠急忙柴禾垛下的家里跑,结果可想而知......

   火借风势,转眼间......第二年全村108户都住上了新房子......

   ......

   爷几个正在“观火”,村头突然响起一阵锣鼓声。

   突然刺破夜空的唢呐声,使二大爷眼睛一亮:“前两天我还说今年咋没人张罗办秧歌,这说着说着就来了......”

   大爷往村头的方向瞄了一眼,眯起了眼睛:“这热闹,可是好多年没看着了。”

   地方上,每到新年会有人组织起秧歌队,到邻近的各个村屯传播喜庆气氛。

   几十人的阵容,敲敲打打地进院儿转上一圈。

   单凭这送来的喜庆气氛,怎么着也得给点根儿烟慰劳一下吧?

   钱亦文抬眼看了看,举着灯笼的秧歌队,先奔了大队部。

   热闹了一阵子之后,突然就奔着这边来了呢,并且在李得富的供销社门口都没停!

   先到行政中心,再到经济中心,是多少年来雷打不动的规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