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穿书成废后她反手一个改嫁

第468章 应该先离间摄政大臣

  第468章:应该先离间摄政大臣

   年幼的新帝尚且能猜中姚家行事。

   事实上,在西宫太后明确拒绝,且恨不得跟他们划清界限的时候,姚家也确实在瞬间转投了三皇子以及新帝养母淑贵人。

   跟三皇子说的话,很简单。

   “你排位在前,文武双全,先帝厚待你。为何遗诏上,两位摄政大臣却指了四皇子。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猫腻?”

   三皇子朱致见了人,也听了对方的话,先是愤怒,又表示他也发愁,苦于没有合作伙伴,面色凝重。

   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好好把人送走。

   又等了一些时日,便把收集好的人名直接送到了新帝面前。

   到了养母淑贵人面前的词变成了:“当今新帝登基,生母娜贵人连晋数级成为了西宫太后,无可厚非。可叹那徐夫人,既非皇后又对新帝无恩,反而她成为了东宫太后。而对新帝养育之恩的您,却还只是个贵人,将来最多也只是个在偏殿中的无名太妃,淑贵人的心中可能忍下这一口气?”

   淑贵人开口:“能忍。”

   来人:“……”

   “我还以为你们有什么说法?东太后家世、母族,其为人秉性,辞书修养,岂是我等后来之人所能匹及?徐家后人尚且不能当太后,我又凭什么呢?

   我养育新帝十余载,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能不清楚吗?先帝丧仪未过,你们不服从他的遗诏,反而趁新旧交替之际,鼓动人心,这是为人臣的本分吗?”

   来人劝说不成反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回去。

   淑贵人把他们赶走后想了想,又到披雪殿将事情原委告知了徐雪。

   事情都汇总到秦王卫凌这里,他仍是安静不语。

   新帝朱寅开口道:“秦王叔,认为此事该如何办?”

   卫凌:“皇上,您觉得,姚家笼络不到人,接下来会怎么做?”

   朱寅:“他们原本只是想拉着别人替他们跳在前头探风、送死,他们则躲在背后见缝插针、坐收渔利。现在跟朕有关系的人都拒绝了,他们也只能找自己人出来蹦跶了。”

   卫凌:“廷尉大人怎么看?”

   徐尧:“论迹不论心。就怕他们不跳出来。”

   朱寅见二位大人半点不慌:“那便托付二位大人。”

   先帝的丧仪如期举行,定了谥号、安葬、入陵。

   皇帝继而举办登基大典,商议新年号为“永昌”。

   直到两位太后的仪制结束,东宫太后依旧住在披雪殿,娜贵人迁入永宁宫。

   这时,外头流言四起,称当今得位不正。

   有人篡改遗诏,涂改摄政者名讳。

   其他皇子闻言:“……”

   这是外头哪个王八蛋想要害死他们?

   当今先帝颁布遗诏之时,宗室、朝臣、后宫、皇子皆到位。

   虽然四皇子继位先前的迹象确实不多,但时值太子和信王双双殒命,皇帝卧床,来不及颁布其他诏令,也很正常。

   两位摄政大臣,一位手握军政,一位后宫外戚,看起来也似乎无人辖制。

   可这两位本性都是出了名的孤臣,有他们一位掌军、一位掌刑,看顾好新帝,直到他亲政,再加上两位太后的分封,先帝考虑已经妥帖。

   只要朝堂按部就班,新帝没有行差踏错,邺国自然能平稳渡过这几年。

   当然难免有过“为何不顺位立三皇子”“这二位都不是政务好手”的细碎疑问,可“得位不正”这般言辞随意安在一位皇帝头上,对国家、对百姓,能是什么好事?

   散布谣言的背后之人,可谓心思歹毒。

   正在这时,顺州旱灾、德州洪涝齐发,更有天子得位不正天怒人怨的说法产生。

   朝堂之上,为赈灾人选吵得不可开交。

   先帝在位时,与民休息,不曾开战,也不曾加赋税,工程也只修了必要的陵墓、祭坛而已。

   再加上有首富怀君夫人在,国库还算充盈,开仓放粮和赈灾金银皆有保证。

   有钱有粮,便算得上美差。

   先前京州四姓在的时候,无非是姚家或者是江家人去,最后落到百姓手里的基本没有多少。

   等到灾民暴动后,再给打上刁民的标志,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朱祁也想过不少的法子,但最后见效不佳。

   新帝刚继位,两位摄政大臣不好出京。

   有人提议何常去,姚派有意见。

   姚派的人让之前有经验的人同去。

   况且这次有两个地方。

   最终,何常去了德州,姚家派了一个副手跟去,监督。

   而顺州则是姚派主事,副手则是刚从阳城调任京州的桃无名。

   如今的桃无名已经洗去了厉王旧臣的名号,京州更多知道他的是娶了秦王的妹妹。

   能有这般博弈的结果,还算达到平衡。

   姚副手出发前便领了任务,何常作为徐家的接任者,这一趟赈灾要叫他有去无回。

   他们才刚出发。

   姚派便收到秦王府在跟何家议亲的消息。

   秦王就一个小郡主,在这个时候两家联姻,意图是不是太过明显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