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第18章 李过前锋出击,崇祯策马出城!

  崇祯急忙站起,惊问:“襄城伯呢?”

   王承恩急忙回话:“皇爷,襄城伯还没进城。”

   “啊......”崇祯大惊!

   都两个多时辰了,襄城伯李国祯怎么还没把三大营将士带回城?

   此时此刻,一股深透骨髓的冰冷寒意,从崇祯后脊背涌上后脑门,瞬间传遍五脏六腑。

   得知守城真实情况的崇祯,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张!

   要是李国祯带不回城外三大营将士,那么,他今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心中那棵歪脖子树,仿佛又在向他招手。

   妈蛋,一出穿越好戏,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

   不……崇祯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崇祯提起天子剑,立马起身,丢下百官,跨上乌骓马,向阜成门飞奔而去。

   王承恩、王之心、高文采大急,立马带人跟上。

   彰义门城头,百官面面相觑,不知是跟从,还是等待。

   毕竟,先前的旨意,是在彰义门议事。

   “首辅大人,咱们该怎么办?”

   张缙彦心急,看向同样年纪轻轻、刚刚三十而立、身着大红蟒袍的首辅魏藻德。

   此话一出,众臣都看向魏藻德,都等着他拿主意。

   毕竟,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魏藻德来回踱步,眼珠子转悠,突然停住,开口道:“诸位,在没有新的旨意之前,我看,咱们还是候在这里吧。”

   “陛下骑马,来去如风驰电掣。咱们就靠两条腿,根本追不上,更不知道追去哪里。万一追错地方,来回折腾,又要惹龙颜大怒。”

   “我相信,陛下很快就会有新的旨意。以不变应万变,咱们在这候旨,才是明智之举。”

   众臣连连点头,连连称赞首辅大人英明。

   魏藻德,大明最后一任首辅,也是大明朝最年轻的首辅,甚至是历史上最年轻宰相之一。

   四年前,未满26岁的魏藻德高中状元,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一年前,又被崇祯拔擢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右侍郎,入阁辅政。

   今年二月,又被崇祯拔擢为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任大明朝最年轻的内阁首辅。

   今年四月,又被崇祯改为礼部尚书,继续任大明朝最年轻的内阁首辅。

   (崇祯朝的大臣,走马灯似的,换得太勤,太混乱。如此儿戏,如此动荡政局,嫣能不败?)

   魏藻德可谓是一朝升天,位极人臣!

   崇祯对他,有莫大的知遇之恩。

   只可惜,魏藻德还是太年轻,崇祯让他主持大局,想救大明于危难,想挽大厦之将倾,太勉强!

   魏藻德只是擅长辞令,一味迎合圣思。有才无德,非国家栋梁。

   以不变应万变,不作为,不担责,正是他的为官之道,处世之道。

   其实,最年轻的内阁首辅也是个可怜人。

   李自成进城后,审问他:“为何不殉死?”

   其还恬不知耻回话:“方求效用,那敢死?

   后被刘宗敏夹断十指、拷饷一万两白银嫌不足,五天五夜酷刑至脑裂,惨死狱中,其子也一同被处死。

   张缙彦听着魏首辅的话,心中暗喜。

   要是大顺军突然赶来,那么,他把城门一开,百官立马成俘虏,又是大功一件!

   北京城。

   阜成门。

   崇祯骑着乌骓马,穿着金光闪闪的鱼鳞叶明甲,飞速奔到城门口的时候,他只见到和他一样焦急等待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

   他期望的襄城伯李国桢和六万三大营将士,居然一个都没回来。

   城门口,整齐排列、满满当当几十个铜钉蒙皮大木箱子,里面的一百万两银子,还一两都没有发出去。

   两排锦衣卫,腰挎绣春刀,挺立在木箱子周围,严密护卫着银子。

   里三层、外三层的京师百姓,从锦衣卫缝隙中,垫脚围观。

   一个个啧啧称奇,谁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崇祯飞马而来,人群急忙闪开。

   “李同知,怎么回事?”崇祯大怒,怒喝。

   “陛下......臣已派三拨兄弟出去打探,现在都没有回来。”

   “臣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刚刚,臣正打算派第四拨人出去。”

   李若琏急忙下跪回话。

   他身边,确实有一队机灵彪悍的锦衣卫,人手牵着一匹高头大马,正要出城的样子。

   崇祯坐在马背上,看着远方斜阳照进阜成门,目光所及,一点大军的样子都没有。

   斜阳之下,倒是有几匹快马来回奔驰。

   不用猜,那一定是闯贼的前哨探马。

   如此明目张胆,闯贼大军,已然不远。

   崇祯拉着马缰绳,在门口绕圈踱步,心下万分焦急。

   突然,一咬牙,一拍马腹,乌骓马嘶鸣一声,一跃前冲,向阜成门外飞奔而去。

   一头冲出北京城,一头奔进夕阳里。

   王承恩、李若琏、王之心大急!

   齐声高喊:“陛下......不可......”

   崇祯一骑远去,未曾回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