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五胡屠夫

第114章 冉闵的旧部

五胡屠夫 煮茶喝酒 2125 2024-05-28 12:45

  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位于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山脚下,东通邺城,西至长安,向南越过黄河,经过孟津关,便可直抵洛阳。

   所以说,野王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野王城高五丈,四面开门。更兼沁河从城外流过,引来沁河之水作为护城之河,使得野王之城更加易守难攻。

   如今,在野王城中驻扎着一支军队,约有5000多人,由蒋干率领。

   蒋干何许人也?冉魏皇帝冉闵麾下的大将军。

   当年冉闵兵败魏昌城后,被慕容儁押至遏陉山斩首。后来,慕容儁派遣慕容评等人率众围攻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蒋干此时还心怀希望,期盼冉闵返回,于是决定死守邺城。

   但是,此时邺城之中还有刘宁及其弟刘崇带领的3000名匈奴骑兵。

   蒋干怕这些匈奴将士心生二心,投降慕容儁,于是便派人准备暗中消灭这3000名匈奴骑兵。

   刘宁、刘崇兄弟二人听说之后,于是连夜带领3000名匈奴骑兵逃离邺城,逃向晋阳城。

   此时,邺城城中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后赵时期留下的宫女几乎被全部吃光。

   燕军临近,大敌当前,城中又发生饥荒,蒋干无奈,只好派人求助于东晋。

   不想东晋王朝并不想支援蒋干,又设计骗走了传国玉玺。

   外无援军,内无粮草,于是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二人打开城门向慕容评投降。

   蒋干等人连夜出逃,皇太后董氏、太子冉智及诸王公卿皆被慕容评所获,押解至蓟城(今北京市)。

   蒋干无路可去,只好带人来到野王,一边利用沁阳之堑,一边依托太行天险,安抚百姓,固守城池。

   野王城的东边是燕国,西边是秦国。

   说来也怪,燕国和秦国都没有派人攻打野王,而是以野王为分界线,作为缓冲地带,各守一方,相安无事。

   如此,蒋干就这样幸运的存活了下来,并慢慢召集人马。如今已发展到约有5000多人。

   “什么?陛下复活了?”

   蒋干双眼暴睁,喜上眉梢,拉着一名将士地手道:“你快快细细说来!”

   那名将士连忙道:“大将军,据可靠消息,陛下在皮氏县(今山西省河津市),连续击败慕容评和拓跋什翼犍,又斩杀了驻守在河东郡的秦国将军强勇。

   如今燕国、代国和秦国正派出大军围攻陛下了!”

   蒋干听闻,连连点头,沉思片刻,大声说道:

   “来人,集合兵马,准备营救陛下!”

   一时之间,全城皆动,5000名将士披甲执锐,准备外出迎接冉闵。

   “大将军,万万不可冲动!”申道生劝阻道。

   申道生是太尉申钟之子,素有谋略。

   蒋干看向申道生,脸色凶恶地问道:“为何?”

   申道生道:“大将军,如今陛下远在河东之地,中间有太行山脉阻隔。此去行程千里,耗时数月,粮草根本无法补给,这其一也。

   其二,我方将士仅有不到500骑兵,而慕容鲜卑、拓跋鲜卑和秦国将士过万,均为骑兵。

   若是两军相遇,不仅没法救回陛下,反而白白地葬送了将士们的性命。”

   蒋干听罢,点了点头,认为申道生说得有理,于是又问:

   “那你认为如何是好?”

   申道生道:“陛下骁勇善战,英勇无比,吉人自有天相。我们不如固守此地,也算是为陛下留下一块城池,以作将来发展之用。

   另外,我们可以派出500骑兵,出天井关(太行八陉之一),悄悄前往,与陛下暗中见面,而后再接迎陛下来到野王城。

   第三,我们还可以悄悄地与盘踞在上党郡的张平联系,许予好处,结成联盟,共抗秦燕。

   如此,我们才能顺利迎回陛下啊!”

   蒋干听后,连连点头,忽又脸色一变,看向申道生,说道:

   “可是,张平为人狡诈,反复无常,只怕他不会与我们联盟。”

   申道生笑道:“这个大将军尽管放心,只要有足够多的利益,不由得他不与我们联盟。”

   “什么利益?”蒋干疑惑地问道。

   “我们可以如此如此,若是大将军不放心,属下可以亲自前往,一边前去营救陛下,一边与张平联系。”

   蒋干听后,哈哈大笑,“如此,便有劳道生了!”

   当日夜,为了防止秦国和燕国的斥候发现,申道生带着500名骑兵,乘着夜色出发,直奔太行山脉而来。

   至天明时分,500名将士已经进入太行山中,而后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开始向高都(今山西省晋城市)出发。

   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省长治市)。

   大将军、冀州牧张平正爬在一张桌子之上,与身边的几名将领正在研究地图。

   张平,幽州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人,原后赵时期并州牧。为人性格狡猾,善于见风使舵。

   后赵灭亡以后,张平先后向燕国慕容儁、秦国苻健以及东晋称臣,割据上党之地,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