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寒门母子

第九百八十四章 果真大水浩洋

寒门母子 东方红不败 2097 2024-05-28 12:52

  话说没谁愿意一大清早就找不痛快,除非没睡醒有起床气。

   这位御史就是一肚子的起床气,天这么冷,雪这么大,还要起这么早摸黑上朝,可惜他的气没能撒出去。

   可就巧了,需要上早朝的,几乎个个都有起床气,除了时辰太早、睡得太少之外,关键是各地灾情集中爆发,皇帝对他们大发其火。

   又不是他们闹的天灾,为何要挨骂?不就有人安慰皇帝两句“瑞雪兆丰年”、“水大财自来”嘛,至于被皇帝海喷?

   谁想一大早开会,先被骂个狗血淋头呢?

   皇帝起床气比谁都大,别看他根本就没上床。

   连夜批阅奏折、与臣子商量对策,由南往北,没有一个好消息。

   原本户部尚书刘聚一直在御书房陪着,可这位老臣的脸拉得比皇帝还长,再加上年事已高,熬到后半夜眼看着脸上就没了血色,只好让其去偏殿休息。

   独自一人的皇帝更是心躁得很:“星昼见,果真大水浩洋!”

   当初太史丞曾说,按照他师父留下的手札记载:星昼见,臣有奸心,上不明,臣下从横,大水浩洋。

   皇帝尚还揣测究竟是说臣祸如大水浩洋,还是说会有大规模水灾发生,如今倒是应在水灾上。

   可不论应在何处,都说明“上不明”,皇帝能不气嘛!

   自古遇到天灾,历代皇帝的通用手段有两条:一、祭天;二、下罪己诏及大赦天下;在这两条之后,才是赈灾措施。

   历代帝王如此作为,自然是出于“迷信”——因为百姓认为,天灾绝对是来自上天的惩罚,作为“天子”,就应该求求上天:天老爹,有啥错都是我这当皇帝的错,您消消气,别迁怒百姓。

   至于罪己诏和大赦天下,相当于皇帝说:天老爹,甭管我施政有啥不对的,我现在都承认错误,并且想办法改正错误,您可别生气了。

   当然,这也有助于历代皇帝去向百姓传达和强化的思想:君权神授。

   不过,单从皇帝自身角度来讲,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摆出“替民请命”的姿态,邀买天下人心。

   可是,这两件事,没有一件是皇帝想干的!

   这不是不干正事儿嘛!

   平日就该防灾,灾情出现就该抗灾,灾后就该赈灾,这才是正经事;领着一群大臣拜天祭地有何用?

   要是给老天爷磕几个头就能让灾难远避,那为何天灾从没断过?历代皇帝可是没少给他们磕头啊!

   所以皇帝不但自己不愿意干那些没用的事,甚至相当抵触——这些在他看来,简直是种侮辱,没本事、没信心、不要自尊的帝王才会那么干!

   可以说,大宣的皇帝是务实的,但是无奈臣子不给力。

   昨日上朝,皇帝急于集思广益,寻到抗灾救灾之法,可一上来就听到什么?

   “皇上,瑞雪兆丰年,这是好事情,臣以为他们小题大做了!”

   “臣以为,南方每年都有水患,这些奏报如此严重,怕是那些新任官员缺乏治理经验,有些言过其实。”

   也有“重视”灾情的,但说出的话却是:“皇上,此次灾情接二连三,从南到北,涉及的地域太广,臣建议皇子们应该出面赈灾;

   一为历练,皇子们总要经办些实务、了解民情;

   二则是让百姓通过皇子们看到皇上对子民的关怀,皇上都把亲儿子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

   听听,这都是什么话?

   有人在粉饰太平,有人在为那些裁撤掉的官员抱打不平,还有人依旧陷在帮助皇子竞争储位的心思里!

   他们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何处?!

   就这样的“队友”,皇帝能不发火喷他们吗?

   与户部尚书商量大半宿,也合计不出一个周全的赈灾办法——到处都是灾区,单是粮食一项,就无法做到调剂到位。

   眼下已是腊月,马上就要过年,缺衣少食,百姓怎么过冬?年关死人,岂不是要各地都闹出造反之事来?

   百姓吃不饱,就会被野心家煽动着造反、起义,历朝历代这种事情少了吗?

   真到那时候,就不是赈灾,而是派兵镇压了!

   国库如今不能说有多充盈,但是绝对比十年前的捉襟见肘是强多了,不说别的,跟沃斯国打一架,朝廷不但没花钱,还反赚人家一笔,且还是连赚十年。

   可总不能清空国库只为赈灾吧?

   那些黑心粮商把控粮价,多地奏报都上表米价飙涨,斗米三百文,朝廷要是从他们手中购粮,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助长他们的气焰!

   若是此时严惩一批黑心商人,又怕他们狗急跳墙,煽动百姓造反。

   真可谓前怕狼、后怕虎。

   眼看要到时辰,皇帝放下奏折,闭了闭眼,让李公公帮他盥洗、更衣,准备上朝。

   今天,谁要是再敢说那些罔顾灾情的狗屁言论,直接当堂打板子!

   其实,昨天朝会上说那些不知死活的言论的,是几位消息不够灵通的文官,因为级别不够、私心又太大,以至于在不了解当前局面的情况下就触了皇帝的肺管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