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搬空仇家库房后,携物资度过灾年

第九十八章 完工

  八月底。

   碧海蓝天,海风习习,泛着金色光芒的海面,温柔地轻抚着大夏湾。

   海水中戏嬉的鸭子,一会儿倒栽葱,一会儿被海豹追得嘠嘠叫,扇翅狂跑。

   狼嚎声伴着鸟鸣声,一群群的飞鸟惊得展翅高飞。

   大夏湾内一条长约两百丈,高三丈的海堤已接近尾声。

   整齐有力的号子声,回荡在海湾内。

   太阳下挥汗如雨的一群人,晒得皮肤黝黑,手臂上的肌肤在阳光下黑亮黑亮的。

   山谷里的一群帮工,经过四个多月的吃喝不愁,个个面色红润。

   男人都长出一身腱子肉,女人们则是腰粗一圈,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

   新建的海堤将石拱桥左右护卫在后,这一片的石块全被清理出用于建房。

   新修的码头紧靠着简易码头,停着一大一小船只随波荡漾。

   谷阡陌纵横的田地里,顶部泛黄的稻谷害羞地垂下头,山坡上白云朵朵的棉朵争相竞放。

   收割一空的春小麦地,撒下的秋白菜已出苗,空置的六套院子内散发出晒小麦的味道。

   带着灰尘的丰收味,闻在谷中人鼻中是幸福的味道。

   …

   石拱桥内左右两排石屋,各有十间,每间屋子被隔成里外两间。

   外屋一灶一桌一小炕,里屋是一铺占据大半间屋子的大炕。

   因为临近海边,这两排石屋没建阁楼。

   谷口的石屋与小院的结构一样,都有木质阁楼。

   左右各十间,也是一屋分成里外两间,是给表现好又拖家带口的下人住的房间。

   唯一不同的就是没有壁炉,炕与灶却一样不少。

   屋子虽然比不上小院的条件,但相对来说已是很好的房子,是卖身为奴的人不敢奢望的好。

   单身汉儿只能住进石拱桥的石屋,四人一间男左女右来分配。

   …

   左右两边的院子门前,有一条从水车处接下来的木水槽通过。

   清澈甘甜的山泉水,几经过滤、沉淀直接送到家门口。

   送到家门口的饮用水,极大地方便了煮饭、洗菜。

   人们都很自觉地没在木槽内洗衣服,家里要洗洗涮涮什么,都会拿到沟渠边洗。

   院中偶有鸡鸣猪叫,热闹的山谷充满了烟火气。

   …

   大院,精美影壁若隐若现。

   穿过垂花门,中心位置一套四合院,三开间大门庄严肃穆。

   古色古香的两层四合院,方正耐看。

   半丈宽的回形走廊,由半门半窗的雕花门全封闭,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

   两层的三间正房经典古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细腻,两者相结合竟异常的和谐。

   大红色的圆木柱,粗犷有力,屋内精致雕花,处处显示出工匠的智慧。

   东屋精致的架子床自成一小屋,梳妆台、大衣柜,样式新颖的贵妃椅、矮几等一样不少。

   西屋一普通的架子床外加一缩小版的木屋,里面可容十岁大的孩子睡觉。

   衣柜、躺椅等一样不缺,除了没有繁复的雕花外。

   一楼木屋内连地板都是木质的,却不见暖炕和壁炉的踪迹。

   更没有取暖的铁皮筒,穿过三间屋子。

   …

   原来木楼地基整体抬高半丈,屋内全部采用地炉取暖。

   既保暖,又安全卫生。

   木柴添加口留在左侧耳房外,一间朴实的石屋内,堆着许多零碎的小木块。

   左右两边的耳房,是紫玉和小洛的书房。

   一面墙的书架,宽到能平躺两人的书桌,太师椅、矮榻、摇椅、根雕茶几。

   窗明几净,只待主人入住。

   西边厨房、盥洗室,东边厢房,以及进门处的门房。

   仍采用石屋加阁楼设计,屋内用壁炉加火炕取暖。

   大院内的空地,全用碎石块铺成,避免下雨天四处沾泥。

   …

   山谷外,被砍伐一空的半座山头,种下的五千棵果树,成活五成。

   苹果、枣、梨、柿子、核桃五种果树,单一的品种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稀罕物。

   盛管家有幸买到十颗五年生的茶油树,卖家之所以卖出,是因为外面干旱已两年没结果。

   与果树栽在一起,在果农石子明的精心照顾下全部成活。

   只是暂时没有结果,希望明年有一个好的开始。

   …

   当石拱桥容一辆马车通过的大门装上时,大夏堡的建设正式完成。

   包括家具和海堤,都全部完工,想继续干活的人,已找不出可做的活。

   帮工的两百多人,看着山谷内的新屋,弯腰的稻穗,和一掌多长饱满的棒子。

   无不羡慕,更恨不得能生活在此。

   但他们的家人,还在等着他们拿银钱回家。

   此时一完工,众人也归心似箭。

   在此做活几个月的人,并不知道坎儿村的存在。

   当初坎儿村的五个临时船工各拿到一两赏银,背着鱼干离开时,紫玉有特意交待过。

   让他们在山谷建设期,不要过来串门,以免走漏消息。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