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穿到荒年后,我带崽子们发家致富了

第二百章 消除隔阂

  刘楚玉眼睛通红,气狠狠的跑到他爹面前,把地上的箭靶建起来抱在怀里。

   赌气的说:“我就是不读书,就算不让我射箭,我这辈子也绝对不会读书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啪!”刘县令一时没忍住,一巴掌打在了刘楚玉的脸上。

   刘楚玉倒是没吭声,县令夫人哭着上前把刘楚玉护在了怀里。

   “你,刘全德,你敢打我儿子?”

   从小到大,刘县令从来没有打过自己的儿子。他总觉得孩子大了,打了也只是让他记仇,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可是……可是今日,他实在是气昏了头,所以一时才没有忍住。

   刘县令呼哧呼哧喘了几口气,背过了身子。

   何田田终于有了插话的机会,“县令,夫人,今天楚玉刚回来。孩子身上都是伤,还是好好擦点药,夫人,药在楼上,您带楚玉先上去。”

   县令夫人用手里的帕子擦了擦自己的眼泪,歉意的看了何田田一眼,便带着儿子上楼了。

   偌大的院子里,就只剩下了刘县令,何田田以及张师爷。

   何田田去厨房了倒了两碗水,给了张师爷一碗,又给了刘县令一碗。

   “大人,您稍坐一会,听民妇说几句话?”

   刘县令此刻也冷静了下来,他坐在凳子上,不好意思的说:“让你们看笑话了,都是本官教子无方。”

   何田田继续道:“大人,民妇不知道您为何如此执着的让楚玉读书?”

   面对何田田的疑问,刘县令叹了一口气。

   他当年读书的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后来从童生到秀才,又考到举人,那些年所有的花费都是乡里乡亲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凑出来的。

   他上头有三个姐姐,三个姐姐出嫁的时候要的彩礼,父母也都拿来给他求学用了。

   那个时候日子过得多难啊,读书的学堂也很差。

   冬冷夏热,衣不蔽体,饿一顿饱一顿是常事。

   后来直到他做了官,家里的日子才渐渐好了起来。

   刘县令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一生。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读出个名堂出来。

   可是这么多年来,刘楚玉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压根没有达到他心里的预期。

   所以刘县令心里很遗憾,也很不甘心。

   何田田心想,这刘县令就是典型的现代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啊。

   这样的家长一般都挺累的,孩子也累。

   “那现在呢?今日的事情大人也看到了,楚玉现在压根不愿意读书了。大人该如何?”何田田接着问。

   这一问,给刘县令问住了。

   他迟疑了一下,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本官也不知道了……”

   何田田把这些日子刘楚玉由不好到好的表现都说了,她分析道:“其实当父母的还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如果楚玉喜欢射箭,你就鼓励他去学。其实学射箭有什么不好呢?京城的那些大将军,谁不武艺高强,箭术高超?”

   “可是……”刘县令有些迟疑,“我们祖上世世代代也没出个啥将军,这小子还能当大将军?”

   大将军……那简直高高在上的不敢想象。

   那可比刘县令一个七品的芝麻官大多了,像他这样的地方县官,哪能跟京城的大将军相提并论?

   何田田看向刘县令,反问:“那刘县令祖上世世代代,是不是就出了你一个读书人?”

   “这……”这一下子给刘县令问住了。

   说的是啊,他祖上几十代都是贫农。不也就出了他一个读书人吗?

   要是楚玉这孩子真能当上大将军,那可比他老爹有出息多了。

   刘县令一下子泄了气,这么说来,是他以前钻进了牛角尖了。

   “大人您在这等等,我有个东西要拿给你看看。”何田田说完,上了楼。

   楼上,刘楚玉的房间里。县令夫人亲自给儿子的伤口上涂了药。

   腿上有几处伤口血肉模糊,她看着都疼,可是这孩子愣是一声不吭。

   看到何田田进来的时候,刘楚玉嚅嗫了一下嘴唇,想问些什么,但最终也没问出口。

   “楚玉,婶子给你的兵书呢?”

   刘楚玉指了指自己的床侧里面,总共三本兵书,他每天晚上都会看。

   何田田在床上翻了一下,拿着三本书又下了楼。

   刘楚玉的房间窗户下面正贴着院子,县令夫人好奇的把窗户打开了。

   这样院子里说话的声音,听着就更清晰了。

   “大人你看,这是楚玉每天晚上都要看的书。我想这孩子并不是讨厌读书,他只是不喜欢被逼着学。”何田田把兵书放在了刘县令的面前。

   刘县令好奇的翻开看了看,上面不知道是用了什么笔标注的,是一些看书的心德。

   刘县令认真的翻了好久,最后才不舍得合上书。

   他不懂兵法,可是看到刘楚玉在书上做的批注是如此认真。这些东西,要是让他来做,那是万万做不来的。

   何田田继续道:“大人不妨可以想想,读书其实并不是只有入朝为官一种仕途。当今天朝,有能力者去投军,又何尝不是在搏一个前途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