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此刻,皇上、皇后的仪仗已然出宫了。”去往永康宫的路上,侍女金梅说到。
“皇上难得携皇后一同出宫,打听到去哪儿了吗?”瑜妃问到。“听皇上身边的宫人说,似乎是往城郊的栖云寺去。”
“栖云寺?不过一座清冷孤庙,皇上怎的想着到那里?”“这奴婢就不清楚了!”
停住脚步,瑜妃接着说到:“一会儿见了秦娘,就照咱们昨晚定好的,你要见机行事,不动声色地引着她答话。本宫倒要看看,换身入宫的秦娘,是否真能心思缜密、天衣无缝!”……
“皇上,臣妾真真没有想到,忧劳国事之余,您竟还惦念着栖云寺旁的济孤院!”稳稳前行的龙辇之上,皇后说到。“皇后一定不会忘记,朕之所以建下济孤院,乃是太子仁心之请啊!”
“是啊!臣妾怎会忘呢?那一年,铭儿过生辰,皇上问他想要什么喜物;铭儿答:奇珍异宝不如栽参天之木,树百年之木不如植仁爱之心;民生疾苦莫不过老病无所养、幼孤无所依,若能建济病坊、济孤院,那便是积福积善的仁德之行。铭儿说,他不要皇上赏赐宝物,只求能在皇城边施建慈地,这便是国之储君最好的生辰之贺了!”
说罢,皇后潸然泪下。
“铭儿若还在……他若还在,该有多好啊!”“就快到地方了,皇后莫要哭泣了!”
说着,皇上亲手递上了金黄色的丝帕。
“皇上恕罪,臣妾……臣妾一时情不自禁,君前失仪了!”“无妨!皇后念子心切,朕自能体谅!”……
“皇上、皇后驾到!”
随着宫人的高声传报,在楚公公搀扶之下,皇上、皇后先后下了龙辇,天师与承汲跟随其后。
“济孤院掌事之人何在?”“奴才叩见皇上、叩见皇后!”
“济孤院现容孤幼何数?自建成至今,素日用度可还充足?”“回皇上,此院幼童及婴孩共计三十有七;既为皇家施恩所建,平日用度丰足无缺。”
“天师!”“鄙人在!”
“先前,你可到过此院?”“回皇上,数日前,鄙人曾到过此地;遵圣上之意,特将驱病除灾、祈求护佑的神符安置于内院门楣之上。”
“那便劳天师引着朕与皇后去看看孩子们吧!”“是!鄙人遵旨!”……
随皇上一步步入内,这一刻,承汲暗生忧伤;幼时痛失父母双亲,这种孤苦与悲戚是令经历者终生难以忘怀的;再次念起父亲、母亲,念起师傅李广耀,如此回忆之痛一次次掀起心底波澜……
“看见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朕心里也觉得舒畅了许多!”
此时,皇上伸手摸了摸一个小男孩的头。
“姚护卫!姚护卫!”“奴……奴才在!”承汲连忙回过神答到。
“朕记得,鲍直将军亦是年少之时失了双亲。”“是!”
“人杰自古多磨砺!或许,正是因为自幼经历苦难,日后才得以成大器!济孤院的孩子们要好生抚育、悉心教导,说不定,数年之后,也能出得鲍直将军那样难得的将才!”
“皇上,再往里走,便是婴孩所居之处了。”天师一边引路,一边说到。“好!朕进去瞧瞧!”……
踏入内堂,此时,一位妇人连忙跪地行礼。
“皇上,这是济孤院的育娘。”“嗯!”
“婴孩之中,几男几女啊?”“回……回皇上,六位婴孩中,两男四女。”
“将男孩儿抱来给朕看一看!”“是……是!”
紧跟着,育娘先将其中一个抱了过来。
“哟!皇上您瞧!这孩子正朝着您笑呢!”一旁的楚公公说到。“好啊!虽失了父母,可有皇家的济孤院承其抚育,说到底,这孩子还是有福气的!”
“是啊!能得圣驾亲探,他可真真是福厚啊!”
片刻之后,育娘又将另一个男孩抱了过来。
“皇后,你来抱一抱!”“皇上,若是皇后娘娘能亲手抱一抱,这孩子可就后福无穷了!”楚公公连声应和到。
“哟!这孩子……生得如此周正、如此俊俏啊!”此刻,将男孩抱在怀中,皇后不禁叹到。
“额宽明亮,瞳黑而清,鼻如玉柱,口角微扬;这孩子真真是入本宫的眼缘啊!”“时常去探望盼君,皇后这是越发喜爱小孩子了!”皇上笑着说到。
“多有灵气的孩子啊!不得已弃他而去,一双父母该是怎样的不舍啊!”
一边念着,皇后轻拍着男孩的肩背。
就在这时,不经意的一侧头,承汲突然察觉到,窗外似乎站着一个人;未及多思,他即刻疾步而出。
然而,当他来到屋外之时,那人已然不见了踪影。
“难道是我看错了?”承汲不由地心中暗想……
跨出济孤院,一众人叩拜之下,皇上、皇后登上了龙辇。
龙辇徐徐前行,皇后的神情中流露出一丝丝失落。
“皇上,方才,臣妾抱着那孩子,心里就在想:这若是太子的亲生儿子该有多好啊!若康夫人诞下的是龙孙,臣妾就是死也能心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