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大佬从养猪开始

第六百一十八章 秋收启动

大佬从养猪开始 九命韧猫 2120 2024-05-28 14:33

  时间回到八月初

   山神集团的位于华北平原上最大一个玉米合作农场——蓝阳农场终于开始秋收。

   这片农场一共有三十万亩,是由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们加入合作后,由公司统一管理的专业育种农场,

   这个农场专门为公司培育山神一号玉米种子。

   这天一大早,

   农场周边已经聚集了前来围观的吃瓜群众,

   这些大部分都是附近的村民,还有的是城里来的游客或是附近的网红。

   甚至南河省电视台都派了几个记者来到这里,准备做一个专题报道。

   今天在这里主持秋收是育种实验室的院长王铮院士。

   他带着他的团队,在这里进行对比试验,希望能找到山神一号成功的经验。

   王忠义就是合作社的社员之一,

   去年他家有五亩苞米地加入了合作社。

   今天合作社秋收他和村民们都来到现场观看,

   当他看到那一尺多长粗壮玉米棒子后,一直惊叹个不停

   “啧啧!山神集团就是厉害啊,种出的玉米棒子比咱们之前种的大了那么多。”

   “那可不,老头子我种了一辈子的玉米,还是第一次见到长得这么好的玉米棒子。”边上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农民也忍不住感叹,

   “大家觉得今年咱们的这片地,平均亩产量能达到多少?能有四千五百斤吗?”突然,一位精瘦的村民好奇的向大家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大家相互看了一眼,然后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我估摸着应该差不多,即使没有四千五百斤,四千二三也还是有的。”

   “不错,我估计咱这玉米的产量最少都有四千斤左右。”

   就在这时,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摇摇头道:

   “我觉得咱这玉米产量应该不止四千五百斤,南方不是都已经收了吗?我看报纸上介绍说,那边的产量最差的都在4500斤以上,最好的甚至达到了4700多斤,咱们这边土地更好,肯定不能比南方的产量低啊。”

   听到这话,在场的村民们都点点头,心里一下就火热起来,

   因为合作社农场的收成越多,大家的分成收入也会越多,

   山神集团的育种合作社几乎都是这种模式,公司提供良种和技术,

   村民们将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

   不过加入合作社也有两种模式,

   一种就是自家自己耕种,自己管理,秋收后只要种植的玉米质量过关,公司就会按照市价百分之一百二十的价格收购,

   还有另一种,就是家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耕种,秋收后除掉各种机器、化肥、种子等所有成本后,大家再进行分红。

   而蓝阳农场就是第二种模式,附近的村民们都选择将土地交给公司统一打理,大家只需等着秋收后分红即可。

   至于合作社会不会欺骗大家,克扣大家的分红,大家一点儿都不担心,

   因为合作社里的工作人员可是有大半都是当地村民呢,

   甚至财务等重要部门,都有当地的村民参与其中,

   所以大家大家对合作社的账务都很放心。

   就在这时,南河省电视台的记者来到了人群中,开始采访当地的村民,

   记者:这位大哥你好,请问您是当地的村民吗?

   村民:是的,我家就是前面那个村的。

   记者:那您加入合作社了吗?

   村民:当然,合作社都不参加那不是傻子吗?咱们附近七八村的村民,家家都加入了合作社。

   记者: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加入合作社呢?加入合作社有什么好处吗?

   村民呵呵一笑:那是当然,加入山神集团的育种合作社,不仅产量高,而起收购价也比市场价高百分之二十,我们大致算过了,加入合作社后,大家的收入能比往年高一倍以上哩。

   记者:那你们往年种玉米的收入大概有多少?

   村民:往年很低,平均每亩地也就1500左右的收入,但今年我们的收入应该能达到3000以上。

   记者:谢谢这位大哥,

   采访完后,省台记者对着摄像机镜头开始总结道:

   “观众朋友们应该都看到了我刚才的采访,

   蓝阳市王家庄附近的村民们在加入山神合作社后,

   不仅收入翻了一倍多,而且还减轻了大家的种地负担,

   村民们只需要土地入股合作社,就能坐在家里享受分红…………”

   当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看到这个新闻后全都羡慕极了。

   尤其是那些有机会加入合作社,却没有选择加入的农民更是肠子都悔青了。

   “卧槽,我后悔了,年初的时候怎么没说服我妈加入合作社。”一位平顶山的农民看到这个新闻后后悔不迭。

   “我也后悔了,今年我种了五亩地的玉米,虽然也用了机器,但还是差点把老子累死,即便这样,地里玉米的产量还是没有合作社的一半高,我真的后悔了!”

   不仅是他们,全国有机会加入但没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差不多有上万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