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

第八章 想要疯却不敢疯

  还派出人就杀钦监的人,这太可怕。

   就是成为皇后也不能这样做,以为大臣们的脑袋就像是韭菜,想割就割吗?

   这下子群情激奋,毕竟有一就有二。

   大好头颅,他们都想留着。

   即使皇后不承认是她干的,但大臣们却不是这样想的。

   他们知道更多的情况。

   那个倒霉蛋属于技术性人才,笨嘴拙舌。

   是钦监唯一有真材实料的官员,钦监就没有几个能干的,很多事情全指着他一个人做,要是走了他,那么就没有人干活。

   其他人都是来混日子的。

   之所以悲催被当成弃子,就是因为他们一家人在朝廷里没有后台,也就没有任何反抗的可能。

   而钦监的人,也是没有办法,原先他们一口咬定算出来的吉时没有错。

   那么,错的人就只能是皇帝和皇后。

   emmmmm

   有句话:主辱臣死。

   所以,错的怎么可能是皇帝和皇后?

   这绝对是不臣之心!

   这个帽子太大,扛不住。

   最终钦监的人,还是扛不住压力,捏着鼻子认下这一次的灾难,是他们没有算准。

   那么,是谁去背锅?

   于是,钦监的人,只能是用弃子为皇帝背锅。

   在生死关头,其他人比他有能量,最终唯一有学问的他成了背锅侠。

   而且,那个吉时还真的是他算的。

   所以,不怎么冤。

   当然,钦监的人不全是没有良心,还是打点一下。

   所以倒霉蛋被揍了一顿,虽然受伤很重,但还活着,没有死掉。

   跟着就被赶出京城,皇帝废除他的所有职位,把他们一家发配出去。

   就在发配的路上,出事了。

   他们一家人所乘坐的车辆被人砸坏,现场流着不少血。

   当然,没有受害者尸体。

   官差一个个昏迷着,被人迷翻,

   但有好几个穿着黑衣,蒙着脸的死人,躺在那里。

   据,是新后娘家饶家生子。

   大臣们把这个情况交给上面的皇帝,到了这时候,皇帝当然不能承认。

   要是承认,岂不是他看人上很没有眼光?

   硬着头皮,皇帝还是把这件事压下。

   有识之士们更加失望。

   而皇帝心情沉重地回到后宫,看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张后,心里实在是不爽的。

   因为这件事,不单是张皇后的名誉有损。

   就是,皇帝的信誉也是直线下降。

   甚至皇帝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先帝把廖家女立为皇后,是最好的选择。

   废后为了廖家比较安稳,没有那么多事。

   但,现在的他已经是骑虎难下。

   毕竟,廖家女在有可能知道所有的情况后,放火烧宫,宁可痛苦地烧死,也不愿意再见到她。

   甚至,皇帝感觉废后的死,是斩断廖家和皇家最后一丝的联系。

   那个廖家的孩子还活着吧?

   早知道是这样,他就不那么着急处理廖家。

   唉!

   一步错,步步错。

   要是廖家女还活着,不定不会惹出那么多麻烦事。

   经过一次次打击的皇帝,于是在对上张后的时候,有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这种感觉,比早年的时候对上廖家女,还要强烈。

   张后也感觉出来,她跪在地上哭着:“陛下,臣妾也是出于无奈,原本就是钦监的人没有选对吉时,让很多人对陛下有些误解。”

   “臣妾觉得,要是这件事需要负责的话,就是那个姓任的家伙没有本事。”

   以前的时候,张皇后只要和皇帝一下,她所做的事是为了皇帝,那么皇帝很快就会夸赞的。

   但张后明显搞错,现在的她其实就相当于原来废后当皇后时的情况。

   遭到皇帝不待见。

   做的越多,错得就越多,还不如不做什么动作。

   这一点上,原主要比新后聪明。

   根本就没有让人动手对付过别人,只要别人不过分,原主不会计较。

   所以,新后在皇帝心里的印象,已经回不到从前。

   事实上,皇帝也会拿张后和廖家女比,明显看出来张后肚鸡肠,实在是不怎么讨人喜欢。

   就这样,皇帝坐了没有多长时间,就走掉。

   徒留张后一个人,品尝着那种红颜未老恩先断的感觉。

   这一刻的她,心里那个后悔。

   早知道是这样,就不要那么刻薄,把废后逼死。

   有廖家女那个靶子在,那么她还是一朵温柔解语的花朵,不而是一个品尝着苦涩的怨妇。

   老爷,为什么会这样?

   想到这里,张后实在是坐不住,把手边的东西砸了很多。

   此刻的她,是无比的愤怒:为什么陛下要这样对我?为什么啊!

   她不明白为什么事情到了这一步?

   她,可是为了陛下做出不少牺牲的人。

   她很想着杀掉,那些乱话的人,但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帮她出手的人已经被家族关起来。

   甚至有一,她发现自己家族的人,也放弃了她,送上新的美人争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