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七零新婚夜,错嫁糙汉老公

第134章 张晓琴的盘算

  听到这句话,张晓琴终于停下手。

   嘴角扬起得意的微笑,看来肚子里的孽种还有点用。

   她眼珠子转了转,决定借机拿捏张大喜母女。

   “只要你们不过来闹,等孩子生下来,我绝对不会要!”

   “真的!?”

   张大喜十分惊喜,她激动地和老娘对视一眼。

   看到眼前的母女喜形于色,张晓琴再次开口:“不过,这个孩子在我肚子里,你们要是想孽...肚子里的孩子长得好,那就定时送鸡蛋和粮食过来!不然你们张家的孙子长不好,可就不要怪我了!”

   张晓琴竟然直接勒索张大喜母女,用肚子里的孩子当做换取食物的工具。

   “你做梦!”张大喜第一反应就是不同意。

   “不同意?那这个孩子你们别想要了。”

   张晓琴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

   既然她已经找到拿捏这对母女的法子,当然是要好好地利用起来。

   说罢,她竟是又开始锤自己的肚子。

   这时,张大喜冷笑一声:“要是你能不要这个孩子,肯定不会生下来,你打吧。最好打到自己以后也生不出来!”

   “是呀,我是没办法才生下这个孩子。但是,我吃不好,肚子里的孩子就长不好。到时候,孩子长不好就不要怪我了。”

   张晓琴干脆破罐子破摔。

   她现在只想要让自己好过一些。

   正当张大喜还要辩驳的时候,张大娘说话了。

   “大喜,答应她!”

   “娘!”

   张大娘紧紧地盯着张晓琴的肚子,再次重复:“答应她!”

   现在,那个未出生的孩子就是张大娘唯一的希望!

   最后,张大喜母女跟张晓琴讨价还价,在李国伟等人的见证下,谈妥了条件。

   张大喜每个月必须送15个鸡蛋还有2斤白面、5斤杂粮面过来。

   看着那对可恶的母女离去,张晓琴的眼里满是谋算成功的畅快与得意。

   目送张大喜两人离开,她终于走出了屋子,深深吐了一口郁气。

   其他知青则是继续在堂屋学习。

   于伟走到张晓琴身边劝说她:“听李欢说高考就要恢复了,要不咱们趁着这段日子准备高考?”

   作为知青,每一个人都梦想着上大学,离开农村回城市。

   于伟自然不例外。

   听到这句话,张晓琴眼神闪烁。

   她想起曾经抛弃自己的蒋书清就是工农兵子弟大学生。

   若是有机会回城里,她想要找到蒋书清...

   毕竟张晓琴真正爱的人并不是身旁的于伟。

   司机此处,她也托辊创尔于伟的提议:“好!咱们一起努力回城。”

   张晓琴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心里又有了新计划。

   “时间不早了,我先去给你做饭,想吃什么就告诉我。”

   于伟看着日头,直接走进厨房。

   上午的时间过得快,一晃就到饭点了。

   白家院子。

   白玉和家人吃过午饭便准备出发到自己的小院。

   今天下午,老徐师傅会把家具运过来。

   大伙儿一起帮着忙把家具摆放好,再把衣物被子搬过去,新家就算是规整好了。

   想到这里,白玉干劲十足。

   白三钢率先在门外张望:“姐夫和大哥、二哥咋还没回来呢?”

   今天早上,陆励勤要到镇上把货卖掉。

   按照时间,现在应该差不多回来了。

   白玉在门口看了一下,决定不等他们了。

   “没事,咱们先过去吧。”

   两口子的小院就在村口。

   到了小院,白玉站在门口,忍不住担心丈夫。

   “说好了下午会回来的,怎么还看不到人?”

   白玉嘀咕一句。

   这时,远处忽然传来汽车鸣笛声。

   哔哔!

   军绿色的大货车慢慢地开进村口。

   “哎呦,这是大货车吧!”

   “谁家这么有本事,能让大货车拉东西啊?”

   老徐师傅驾驶的大货车来到小河村,惊动了所有村民。

   看到货车驶进村子的村民们,都叫家人出来看热闹。

   这个时候,大伙儿最多也就见过地里耕作的拖拉机。

   这么大的货车在村子里还是第一次看到。

   等到货车稳稳当当地停在白玉的小院门口,村民艳羡的眼光望向白玉一家。

   陆大川和顾春梅带着老太太也早早地过来。

   听到村民们的议论,陆大川和顾春梅也笑开了花。

   儿子就是有本事,竟然能够叫货车拉家具!

   白玉之前也跟司机老徐打过交道。

   车子停稳,陆励勤和白一铁兄弟两人竟然从货车后头下来了。

   白玉看到丈夫的身影,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你怎么跟着徐师傅回来的?”

   她笑着上前,抬起头询问丈夫。

   灿烂的阳光映照在她的秀发上,好像每一根头发丝都在发光。

   一双眼睛亮晶晶的,瞳孔中倒映着陆励勤的身影。

   陆励勤情不自禁,伸出手摸了一下白玉头,语气温柔:“刚才遇到徐师傅,顺路一起回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