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和前女友一起穿越的日常

第二十八章 诗会=自助餐

  姜安在菩提寺的一晚相当的开心,不仅仅是因为坑了人,还因为这菩提寺的禅房相当的舒服,尤其是那个木头枕头,枕上去的时候感觉有点咯人,但是接着就有一股香味传来,让人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姜安几乎是秒入眠的那种,早上起来更是神清气爽。

   姜安不由得感慨道:不愧是和秦楼楚馆当邻居的寺院,部分业务水平上也差不多了。

   姜安这张嘴有的时候也是他被姚岚打的根源。

   昨天和姜安问答的小和尚一早就站在了姜安的禅房门前,姜安一推门就见到了一个光头站在自己面前。不知道是不是姜安睡的好的原因,还是小和尚的笑容很治愈。让姜安讨厌不起来,反而感觉很高兴。

   小和尚接着就和姜安盘谈了起来,姜安倒是和小和尚投缘,走的时候,姜安特意给把自己当时练剑用的小木剑留给了他,上面还刻着个“安”字。小和尚居然有样学样,回赠了自己一枚菩提子,上面也有一个“青”字。

   最后姜安上马车之前还问了他一句,“小和尚,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

   “贫僧明青,有缘再见,姜安施主。”

   姜安一开始也没在意,钻进了马车,绝尘而去。

   路上姜安把玩着那枚菩提子,嘴里一直念叨着,“明青?明青?明青!”

   这小和尚叫什么都行,就是不应该是“明”字辈的啊!看来小和尚的身上秘密不少。

   这小和尚就是当初明远方丈从铁佛寺请来的小圣僧。据说是觉醒了宿慧,所以被铁佛寺后山的“了”字辈的神僧收为徒弟,赐发号明青。要知道像明心明镜这样的可都是江湖上的老前辈了,这明青和他们一个辈分,可见佛门对这小和尚的重视。

   不过姜安现在没功夫了解小和尚这些事,因为现在的北安已经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个坊市里面都挂满了大红灯笼,不少的店家上面还写着迷题,答对了就有奖励。

   还没到傍晚呢,城东的乾江池里面就塞满了灯。上元放灯的习俗姜安小的时候也玩过,找个半大不小的萝卜,在中间挖个坑,但是不要挖的太狠,不然可能挖透,也不能挖的太少,不然就在河里飘不起来了。挖好之后加入灯油,棉花,点燃就好了。姜安还记得很清楚,自己小的时候元宵节的时候,家门口的小河里面灯火通明的景象。整条河流变成了金黄色,那个时候光污染还没那么严重,天边的银河还是相当清楚的,两条河交相辉映,灿烂无比。

   不过因为河旁边有人堆砌的不要的麦秸和玉米杆,然后就失火了,消防救火救了一夜。后来就没人放灯了。

   这些都是不重要的,今年的大头戏还是兴化坊里面的诗会,虽然儒家和百家学宫每年都要真人PK好几次,可是这样的大场面还是不多见的。记得上一次这么大的争斗还是因为儒家的状元郎和纵横家的家主在环彩阁打了起来,至于环彩阁是什么地方,只能说昨天晚上姜安和它离得很近。

   夜幕悄悄的到来。每年的诗会都是酉时初试选出三十二人,戌时复试三十二人决定四强,亥时决赛。也就是说五点钟就要开始了。作为上一届诗会的季军,姜平是直接进入了复试。不过还是要去诗会那边装装样子的。

   姚琪也一道跟着去了,姚琪本人也就是个诗歌爱好者的层次,可是架不住人家爱学爱看,自己还是小世子。

   姜安又变成了孤身一人的状态。不过他身上有高家的令牌和姚琪给他的信物,所以诗会的负责人也没有拦他,姜安堂而皇之的进入了诗会,找了个席位坐下来就开始大开大合,照着桌子上的美味佳肴开始了进攻。

   这次的宴席是儒家,农家和医家三家和办的。儒家讲究的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儒家来自东方鲁地,整个北方的菜系都是以鲁菜为尊的。至于儒家所说的“君子远庖厨”正解是“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是孟子劝齐宣王实施仁政的例子,却被人以曲解。

   和鲁地的大菜注重浓油赤酱不一样,医家主要是负责药膳之类的东西。如同春风细雨,滋润人心于无形中。

   农家的参与身份是供应商,简单来说就是个工具人。简直就是个“弟弟”。

   姜安本来很看不起医家的药膳,可是一碗猪肚汤下肚之后,一股热流在姜安的筋脉当中慢慢的游动了好长时间,让姜安舒服的差点要叫出来。这样的好东西,一句话: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整个宴会上就姜安和一个胖子在埋头大吃。其他人都离着这俩人远远的,仿佛他俩散发的气息都会污染了自己一样。也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姜安和那个胖子终于因为一份茯苓包子碰见了。

   “把你的胖手拿开,我先拿到的。”姜安是个相当护食的人。

   胖子也不是善茬,“你先拿到的不假,可是我先看到的,这就是我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