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秦末之变

第38章 深入虎穴(下)

秦末之变 临风听禅 2139 2024-05-28 21:23

  二郎问六郎:

   “兄弟,你怎么在这儿,战姑娘和大哥他们呢?”

   “我没和战姑娘、大哥一起走呀。我与你们进了不同的通道,我想先进来探探究竟,至于大哥他们,我就不清楚了。”

   难道战姬没在我们前边?袁野问六郎,“是什么人在唱歌?”

   “是鬼冢族人在对着一尊铜像祈祷,估计祈祷完了就会来和咱们拼命。”

   “他们有多少人?”

   “能打仗的都在大堂里了,将近一千人,还有数目不祥的老人和孩子,都躲了起来。”

   “一千人!”

   袁野数了数己方的人员,士兵三十四人,老杨家弟兄五人,自己、乐百合、雷天,一共四十二人。

   四十二人对一千人,没什么胜算呀。

   “要不咱们先躲躲,等战姬她们来了,咱再一起下去?”袁野提议。

   “来不及了,他们已经来了。”二郎示意袁野看看下方。

   因为有岩浆,不用火把就能看的很远。

   袁野看到正下方五六米处的道路上,有一伙鬼冢族人正在向上观望。

   袁野从对方的表情里看到了愤怒。

   “砰砰”

   是杨五郎,

   两颗水球打了下去,正中两个鬼冢人的脑袋;那两人中的一人被打落坑内,另一人向下倒时被同伴拉了回来。

   鬼冢族人暴躁起来,嘴里嚷嚷着,手里举着长矛,向上冲来。

   由于道路是环绕而上的,鬼冢族人必须转一大圈才能到坑上边来。

   一千鬼冢族人盘列在弯曲的坑道上,像一条大蟒蛇。

   与世隔绝的民族是缺乏战斗智慧的,鬼冢族人以多打少,应该把袁野他们引到宽敞之地,再围而攻之。

   他们在半米宽的坑道上排起了“一字长蛇阵”,岂不是给了敌人逐个歼灭自己的机会。

   “咱们从这里下去如何?”二郎指指他们下方刚刚鬼冢族人待过的地方,“咱们攀着绳子到下边去……”

   “对呀!他们已经倾巢出动,老巢必定空虚,咱们来个'空降'。”袁野喜道。

   众人放下几条绳子,四十多人很快就都下去了。

   鬼冢族人发觉不妙,急往回跑。

   先落地的三郎与四郎立马封住道路;三郎在前,四郎在后,四郎把火焰喷射筒架在三郎的肩上,这样,三郎就成了四郎的盾牌。

   鬼冢族人一旦靠近,四郎就以烈火招呼,他们被烧死几十人后停止了进攻,估计是害怕了。

   袁野等人的着脚点是一条宽两米的走廊,靠坑壁的一侧有大大小小百余个洞穴,洞穴的门紧闭着。一排洞门中最大、最精致也是位置靠中间的一个,应该就是鬼冢族的大堂。

   乐百合举起一块石碑,砸开洞门。

   从洞里冲出十几名鬼冢男子,这些人的武功不弱,一场混战,袁野方获胜。在这过程中,杨五郎的水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袁野一直躲在杨五郎的身后。

   大堂里最后只剩下一个胖女人和一个矮小的老头。

   从装扮可以看出,胖女人应该是族长。

   她们身后的一尊青铜像引起了袁野的注意,是个年轻女子,高约两米,身段和相貌都极美。

   胖女人身着颜色鲜艳的衣服,头上戴着金冠,小眼睛瞪的圆圆的,怒视着袁野等人,恨不得把他们吃掉似的,吼道:“你们这些恶人!”

   “话好像说反了吧?”乐百合嘲笑道,“你这叫恶人先告状呀!”

   袁野道:“你们给恶魔蚩尤当帮凶,这才是恶。”

   正说话间,坑道上的鬼冢族人像熟透了的柿子,“吧嗒、吧嗒”的往坑里掉。

   只见一个窈窕的身影手持长枪,捅、扫、拨、打,如入无人之境,除了战姬还有谁。

   她身后还跟了一长队战士。

   坑道下头的三郎和四郎也开始步步紧逼,五郎也凑上前去,一颗颗水球将敌人打落坑底。

   胖女人和小老头看到此番情景,面露惧色。

   六郎说过,这里还有老人和孩子,若把这些壮劳力都杀光了,谁来供养这些弱势群体?袁野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二郎,快去让他们停下来。”

   袁野吩咐二郎去叫停坑道上的屠杀。

   袁野对胖女人和小老头说道:“让你们的人放下武器,可饶你们一死。”

   “嗯!”胖女人表示愿意按照袁野的意思办。

   胖女人走到坑边,喊道:“子民们!战斗吧,文姬娘娘与你们同在……”

   “阻止她!”袁野与二郎几乎同时喊道。

   这次带来的士兵不愧身经百战,他们早已拉弓搭箭,一支利箭射入了胖女人的胸膛。

   大堂内的小老头想逃,刚转过身去,就被士兵射死。

   二郎立马割下胖女人的头颅,拿着示众于坑道上的鬼冢族人。

   坑道上的鬼冢族人听到胖女人的命令后,本欲拼命,随即又看到了她的头颅,士气瞬间瓦解。

   二郎喊道:“别顽抗了,你们的首领已经死了,投降才有活路。”

   又对袁野道:“都统大人,您说两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