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军火之王,我给国家送装备

第91章 真太多了

  听到郑大山开口,在场的一众司令跟副司令,感觉心都跳到了嗓子眼。

   也就在此时,在郑旅长开口的瞬间,现场诡异的没了咳声。

   大家瞬间没了咳嗽声,也没有人开口说话。

   就这么一个个瞪着炙热的眼神盯着,那场面可真吓人。

   此时,虽说众人嘴上没说话,但是心里早已经千言万语。

   “老郑,你小子可千万别说错了...”

   “老郑,你要是说错了话,别怪老子下黑手啊!”

   “多报点,多报点...你小子多报点儿!”

   "别管三七二十几,你就往高了说!肯定没错..."

   “郑老哥,我家里可有上好的茅台存货...

   你倘若要的足够多,兄弟一定请不醉不归。”

   “悠着点儿悠着点儿!可以多要,但也别把价喊崩了...”

   “上次一个旅让你小子喊到了5万人,这次可不要让人失望...”

   此时此刻,每一个人的心声其实都相差无几。

   或许,这就是陆军的光荣传统,即便不用言语交流大家也能做到默契。

   就在所有人目光极其炙热地盯着郑大山时,郑大山稳了一下心神后缓缓开口问道:“峨眉峰同志你的历史课成绩怎么样?”

   郑大山一句话,差点让在场的一众将星闪了腰。

   "啊?"众人顿时懵圈,不是要数字吗?你这老小子搞什么?

   “啊?”李悦也是一脸诧异,猜不明白他为何问这个。

   “一般,一般吧!”李悦想了一下后说道。

   “在历史教科书上,有我军淮海战役的后勤数据。

   陈老总,也就是陈大帅。

   当时有记者采访,他便公开说过淮海战役的弹药消耗问题。

   这可是陈大帅的原话,并不是我郑大山胡编乱造。

   陈大帅说咱们的淮海战役之所以能打胜装备精良的国军,原因就是600万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战果。

   600万小推车,你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消耗了吧?”就在郑大山说完这话,认为自己提供了一个600万的数字有点沾沾自喜时,却发现身边一群恶毒的眼神在盯着自己。

   幽怨...

   痛恨...

   责怪...

   甚至还有人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自己。

   “啊?这...这还不够吗?

   你们这都他妈什么眼神儿?”郑大山是真没想到,这帮家伙胃口这么大。

   自己就够不要脸了,没想到他们比自己更不要脸。

   此刻,郑大山只是想到了600万农民的人口数字,并没有去想这600万农民用手推车到底推送了多少物资。

   根据淮海战役的史料记载,国军80万人,我方60万人。

   在当时,我方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重火力阵地。

   可即便如此,当时的重火力阵地的消耗,顶多也就是一些各种口径的火炮弹药而已。

   至于那些轻武器弹药,暂时可以忽略不计。

   毕竟,峨眉峰提供的轻武器装备,不可能再源源不断的提供配套的弹药。

   而这些属于没有技术含量的生产物资,国内军工企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除了特定的狙击步枪使用弹药之外,大概率无需劳烦峨眉峰提供步兵弹药。

   真正需要提供的弹药消耗,便是眼下的这些坦克,装甲车,多管炮,武装直升机,无人机的各种型号弹药。

   此刻仅机场这一个旅的主战坦克数量,就有整整1000辆坦克。

   10个旅就是1万辆主战坦克。

   虽说这个数字对比毛熊巅峰时期的辆坦克依旧相差甚远。

   但是,毛熊辆坦克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坦克属于时代的淘汰品。

   而真正能够在战争爆发初期形成战斗力的坦克,其数量大约在8000辆左右。

   战争形成长期消耗,其他的数字才有实战价值。

   而在同一时期,种花家兔子能够拿出的所有型号坦克加起来也不过6000辆左右而已。

   其中,战争爆发初期,能够拿出手的主战坦克数量远远落后于对方的 8000辆,甚至连对方1/4的数量都不到。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庞大的数字,毛熊的存在让欧洲胆战心惊,同时也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威胁着种花家边境安全。

   只是,随着一场海湾战争,让很多国家恐毛症瞬间治愈大半,大家似乎不再恐惧毛熊的钢铁洪流。

   如今,即便不计算机场已经存在的数量,陆军也即将有机会拥有1万辆最先进的主战坦克。

   如此恐怖的数据,即便面对巅峰时期的毛熊也不再有任何畏惧。

   只是,仅仅这一万辆主战坦克,在一场战役中的弹药消耗量,恐怕将会是一笔价值不菲的军费支出。

   而且在场的将星们有理由相信,即便峨眉峰同志真的提供了1万辆主战坦克,以现在的军费规模陆军也用不起。

   曾几何时,这帮将星过往的人生经历中,从来只是担忧有没有装备可用的问题。

   这还是人生第1次,在面对海量装备面前,极为认真的考虑用不用得起的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