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

第542章 云大怒

  大战一触即发,

   只不过在旁人看来,江东这方面多少有些下作了,

   以一敌多,除非对手是吕布,要不然,多半会为人诟病,

   不然那诸葛亮为什么在公安城以一敌三过后就一战而成名了?

   还不是江东这群人给衬托出的!

   可程普等人也是有苦说不出,身为武将,谁不想真在沙场上当个万人敌,之前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追随那有江东猛虎名头的孙坚,以及曾经的江东小霸王孙策?

   还不是因为人家真的有这个武勇,

   今日不管是孙坚在此,还是孙策复生,面对单枪匹马杀来的赵云都会选择单打独斗,

   但是程普不行,

   别人他或许还能一试,但现在天下人谁不知道,平原城内两大武神,一个是冠军侯吕布,另一个就是眼前这常胜侯爷赵子龙!

   细数赵云的战绩,

   东光城内一人撼一城,

   征讨鲜卑时单人冲万骑,

   这种胆色和本事,程普哪里敢有丝毫小觑,他又不是没有自知之明,上面提到的这两件事,随便让他干一件,下场都只能是一个死字,

   可眼前这人不但安然无恙,甚至单人冲万骑还斩杀了鲜卑主将扶罗韩!

   人比人得死啊!

   所以程普才在一开始就选择了以多敌少,虽然这确实不太体面,但好歹比他自己一个人上去送死要强的多!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

   即便以三敌一,赵云仍是暗暗占据上风!

   龙胆亮银枪左拦右挑,长枪在赵云的手中仿佛有生命一般,一朵朵枪花绽放在三人面前,很快就将其逼得手忙脚乱,

   铛!

   一声脆响,

   赵云枪尖一甩,正点在丁奉长矛之上,险些就将其兵刃磕的脱手而出,

   也不知是巧还是不巧,

   不管是丁奉、程普甚至贾华,手中的兵刃与赵云的龙胆亮银枪都颇为类似,程普用的是一杆铁脊蛇矛,丁奉是一杆虎牙长矛,贾华更是直接用的一杆银蛇虎头枪,

   他们三人,其实也能算得上用枪的行家,可是要和赵云比起来,那真是高下立判,

   盘蛇七探枪一抽一扎,就立刻要有一人被逼得手忙脚乱,而他们之所以能在赵云的手里坚持到现在,其实多半还要归功于贾华!

   这老小子此战可是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枪法在潜力被完全激发的状态下,甚至让赵云都觉得有些亮眼,

   没办法啊,

   在场的谁都可以不拼命,唯独他不行!

   这场仗,只要是输了,回去他就是个被吕蒙追责问斩的下场,想要活命,除非戴罪立功,要不然,他这条小命肯定就如程普说的一样,谁也保不住!

   “啊!!”,

   只见贾华一声怒喝,夹紧马腹,悍不畏死的向前一刺,枪尖直奔赵云脖颈而去!

   瞳孔猛地骤缩,这一枪无论是速度还是力量都堪称一流,逼得赵云连忙歪头去躲,

   枪尖顺着赵云的脖颈划过,并没有伤到赵云,可贾华确实眉头一皱,将枪收回,只见其长枪之上,正缠着一条红线,下面系着一个香囊,正是赵云领走之前,马云禄亲手为其缝制的平安符!

   “还我......”,

   赵云当即有些急躁,

   他将这平安符穿上红线系在脖上,又将平安符放在怀里,就是怕不小心将其丢失,

   爱妻缝制之物,赵云哪里能容许其落入他人之手,可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赵云的话还没说完,丁奉的长矛依然刺了过来,逼得赵云只能抽枪回挡!

   “哼!”,

   贾华冷哼一声,

   “一个大男人,竟然还戴这种东西!”,

   说着,

   只见这位爷,

   三下五除二将缠在枪上的红线扯了下来,一把扔在了地上!

   ......

   后世史料记载,

   程普率领船队,白衣渡江,夜袭巴丘,识破赵云埋伏,逼得赵云下山冲阵,

   普自知不敌,是以与丁奉、贾华合战赵云,

   贾华年轻气盛,出言嘲讽,

   云大怒,

   一枪挑贾华于马下,

   继而重伤丁奉,逼得程普狼狈而逃,大败于巴丘渡口!

   ......

   夷道港,

   此时的魏延与赵云相似,都是在城内布满干草火油,同时引兵在港口外不远处的山林中埋伏,

   区别就是,

   与他一同在山林中埋伏的,正是火速从公安城赶来的诸葛亮!

   赵云的消息,是由斥候传递的,而魏延这边的消息,则是诸葛亮亲自来告知的!

   毕竟,

   丢了一个巴丘,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赵云孤立无援,可只要诸葛亮肯下狠心,肯定能把巴丘夺回,重新与赵云建立联系,但是一旦夷道港有失,江陵和公安都将立刻陷入危局之中,

   这种结果是诸葛亮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因此,

   两相对比之下,

   情况就变得十分显而易见了,

   要是说吕蒙有本事逼退赵云,诸葛亮没准还能相信,但是要说这帮江东鼠辈能斩杀甚至活捉赵云,诸葛亮只有两个字可以奉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