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第69章 合肥新城

  文绮罗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那是父亲文稷还在世的时候。

   文稷就这么一个女儿,他本想让自己的女儿能够像士家女子一般,学习诗书礼乐,将来寻个好人家,便可衣食无忧。

   然而文绮罗并不愿意听从父亲的话,她志在行伍,从不把自己当作女子看待。

   这一日,她偷偷牵出家中的一匹马,想要跑出城去。

   文绮罗天资不错,很快便掌握了诀窍。

   她骑着马很快就出了城,在乡间的驰道上飞驰。

   虽然她的马术还不纯熟,但她就是享受这种在马背上,上下摆动的畅快。

   她甚至闭起双眼感受着身下马儿的奔腾。

   终于,飞驰肆意的她有了些倦意,于是她双腿紧紧夹住马背,并拉住缰绳想让马儿停下脚步。

   可身下的马儿却不听使唤,奔跑得愈发狂暴!

   “不行,快停下!”她冲着马儿高声呼喊,可她越是大声,马儿跑得越是迅速,强烈的颠簸感让她近乎晕厥。

   她费了好半天功夫,才终于稳定住了身形,几乎用尽全身力气来迎合着马儿奔跑的频率,这才不至于从马背上跌落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制服了它,马儿变得平静,她拖着疲惫的身躯,骑着坐骑缓缓向城中驶去。

   城门不远处,她看到了父亲文稷的身影,父亲正招着手让自己过去。

   她有些胆怯,或许这是最后一次了,她不敢去直视父亲的眼睛。

   “父亲。”那个平时像男子汉一般的文绮罗,在父亲面前却乖巧得像只白兔。

   然而父亲并没有责怪她,方才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

   文稷宠溺地摸着女儿的脸颊,温柔说道:“阿绮,你长大了。”

   ..............

   太和四年,春。

   庙堂内决定了一件十分重大的事。

   大将军曹真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在升迁之后不久,他便上表说:蜀汉多次犯境,有损大魏国威,应当起多路大军攻伐蜀汉。

   他先是建议从斜谷进军,一开始天子曹叡采纳了,但司空陈群却持反对意见。

   曹真又一次提议从子午道进攻汉中,却又被陈群以各种理由反对。

   此事便暂时作罢了。

   寿春这边,在得知庙堂动静后,满宠招各路将军来征东将军府展开会议。

   去年大胜吴军,夺回失地,这让淮南诸将变得其乐融融起来。

   满宠也开始放飞自我,在会议上还拿着酒杯小酌。

   他这人好酒,众人都知道此事,一般也没有人会多说什么。

   “诸位,有何建议,可畅所欲言。”满宠饮了一口酒,起了个头。

   “将军,蜀地山路崎岖,易守难攻,蜀军每每进犯我雍凉之地,无不无功而返。同样的,末将认为,我军若是伐蜀也绝非易事。”

   开口的是乐綝,他身旁张虎也同意他的看法,表示不看好这次行动。

   夏侯献也说道:“蜀中天气变化莫测,我大军集结非几月不可成,到那时,正值雨季,若是那时进军,恐怕不利。”

   当然了,夏侯献知道曹真的结局,就在此光明正大地“揣测”一番。

   王基此刻默不作声,因为他知道王凌要开口了。

   王凌说道:“老夫以为可。”

   众人疑惑地看向王凌,王凌则是凛然道:“贼蜀屡次犯境,我大魏岂能畏首畏尾,任人宰割?”

   “大将军可携甲二十余万进攻汉中,蜀军再强,岂能以弹丸之地阻挡我泱泱大国之军?”

   “我能理解大将军的心情,此举便是要彰显我大魏的国威。”

   王凌说完,众人又把目光投向满宠。这里的决策人是他,将由他来决定是否要向庙堂上疏。

   满宠当即严肃地说道:“王使君此话真乃误国之言!”

   “当下蜀军主力由诸葛亮统领,军心正盛,况且吴蜀刚刚缔结盟约,吴国立国名分不正,必会寻机会引兵犯境。”

   “如此时刻,怎能倾尽中军之力去做出力不讨好的事呢?”

   “老夫以为,当下应以防御为主,待吴蜀两国有隙之时,再言主动进攻之事。”

   “好好好,我说不过你。”王凌就知道满宠会来这么一出,都是决定好的事,那你还叫我来干啥啊?

   满宠见王凌不说话了,于是给出了最终结论:“那么好,本督将带着诸位的建议,上疏庙堂,劝大将军罢兵。”

   众人纷纷称是,除了王凌。

   接着,满宠又宣布了另一件事。

   “诸位,陛下终于接受了本督的提议,同意在合肥西北修建新城。”

   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敬佩满宠不屈不挠得精神,满宠连着上疏了一整年,即便屡屡被拒,可他还是要提。

   这一次满宠的论据可谓是深得人心,就连尚书赵咨都深以为可。

   满宠言: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我军示弱便是为了麻痹敌人,使其骄傲,正所谓形与实不相符也。

   我们要善于用假象迷惑敌人,趁敌军未到之前,移兵城外,内布精兵,诱敌深入,方可取胜。正可谓,相机而动,外能御敌,内能生福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