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第253章 新的辅政名单

  “你二人,替朕草拟诏书。”曹叡淡淡地说道。

   王基、韦诞二人神情一滞,知道即将要面对什么,于是赶忙拿来笔墨,伏地铺开书卷,静待下文。

   曹叡缓缓开口,那声音竟是比方才要洪亮了许多。

   “拜上军大将军夏侯献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侍中,录尚书事。”

   王基赶忙下笔书写,不敢有丝毫遗漏。

   这个任命是毫无疑问的。

   既然是要让两方博弈,自然是要拿出宗室的王牌,但同时也要给予宗室至高的地位。

   曹叡接着下诏:“拜领军将军秦朗为卫将军,加侍中。”

   秦朗无论是在军事能力还是跟自己的亲疏程度上都是没得挑的,他在宗室中的辈分也足够高,便于辅助夏侯献处理宗族间的关系。

   同时,卫将军负责掌管禁军,在必要时也可率军出征。

   此两项任命算是把兵权牢牢掌控在宗室手中了。

   然而,说完了这两个任命,曹叡却没再言语,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记得曹丕当年给他的两个出自世家的辅政大臣,一个是代表着河北派的河内司马懿,另一个则是代表着汝颍派的颍川陈群。

   这两个就颇有深意。

   要知道,曹魏是依靠颍川士族起家的,无论是在武帝一朝还是文帝一朝,颍川派在朝堂上的力量可谓是只手遮天。

   而在袁氏败亡后,河北派便成为了一个新进势力,待价而沽的司马懿便是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曹魏。

   如今司空陈群薨逝,随之而去的便是颍川氏族的没落,庙堂机要之位上竟然很难看到荀氏、陈氏这些名字。

   想到这里,曹叡心中叹息不已。

   似乎除了选河内司马氏以外,别无选择。

   他犹豫了半晌,忽然灵机一动。

   等等,似乎还有得选!

   太原王氏。

   王凌出身名门,他跟司马懿一样,是侍奉曹氏三朝的老臣,论名望与资历不比司马懿差。

   在军事上,他跟孙权打得有来有回,甚至有时还被戏耍,但大抵还是够用的,这个尺度刚刚好,若是用兵奇诡,战无不胜,反而不是合适的人选。

   至于政治能力,曹叡不指望他有什么大的建树,只要他立在那里当一个世家的招牌就够了。

   何况王凌已经六十七岁,扛个五六年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思虑良久,曹叡终于下定了决心。

   不知这是不是回光返照,此刻他竟感觉自己的身子轻松了不少,就连头脑都变得清晰。

   “拜镇东将军王凌为司空,录尚书事。”

   听到这个诏命,王基和韦诞都不约而同的一怔!

   他们不是没有在心中暗自想过名单的人选,可他们几乎从未想到过王凌。

   毕竟他远离朝政,这么多年始终在边郡为将,怎么就进入陛下的视野了呢。

   按理说,这个位置大概率应是太尉司马懿才合情合理吧。

   虽然心中这么想,但手中的动作却从未停下。

   曹叡安静下来,开始思考着这最后的一位。

   其实这一位也不难想,他既然要选两个世家出来打擂,那最合适的便是河内司马氏和太原王氏的对决。

   但曹叡并不想选择司马懿这个人。

   尽管这么多年来,司马懿一直兢兢业业,可谓是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国,堪称大魏不可多得的贤臣良将。

   但他不喜欢司马懿,因为他从来也看不穿对方的内心。

   司马懿越是谦卑,越是恭敬,就越让他感到不安。

   当年陈矫在世时,曹叡曾问他:“司马公是社稷之臣吗?”

   陈矫回答:“司马公乃是朝廷之望,但是否为社稷之臣,未知也。”

   而在曹叡的近臣高堂隆临死前也说过这么一句话:“陛下当防范鹰扬之臣,以免祸起萧墙。”

   当时的曹叡不以为意,但现在仔细想想,这话可以针对宗室一支独秀的夏侯献,亦可针对这位被称为“国之柱石”的三朝老臣司马懿。

   司马孚怎么样?

   一个独特的念头从脑海中闪过。

   就像当年陈群和司马懿那样,一文一武。

   司马孚本就在尚书台任职多年,经验丰富,若是提他为尚书令和其他三人共同辅政好像会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这也算是给河内司马氏了一份安慰。

   “拜尚书.....”

   话刚出口,曹叡却再一次犹豫了。

   究其缘由.....司马孚不是王凌的对手。

   他的本意是让两个旗鼓相当的世家也能做到彼此制衡,但司马孚无论是资历、朝中地位还是家族地位都是远远不够。

   世家最擅长的便是分散投资,倘若司马孚直接认输,甚至与王凌联合起来对付宗室,该又如何收场。

   想来,能与之匹敌的也只有司马懿了。

   这两位辅政大臣都是大魏三朝老臣,司马懿今年六十岁,王凌今年六十七岁,而夏侯献今年却只有三十二岁。

   “奉明,只要能等到幼主亲政,未来就是你的!”曹叡心中还是愿意相信那美好的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