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1362章 不打馋不打懒,专打不长眼

  不得不说,徐皇后的劝慰还是有些作用的。

   至少朱棣没有继续如同癫狂的猛虎,随时在属于他的山林咆哮。

   朱棣在等。

   在等某一天谨弟忽然跳出来,如同往日一样,贱嗖嗖的嘲笑他,说这只是一个玩笑。

   可等了半个月,还是没有任何他想听到的消息。

   只有不断从英国本土密谍发来的情报,每一件证据,都指向苏谨确实已经战死。

   达米安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断然没有低调的道理,整个议院早已传开。

   甚至连苏谨是怎么被他炸死的细节,几乎都人人知晓。

   接连不断的噩耗回京,朱棣的忍耐渐渐快到了极限。

   苏谨战死的消息,在朝中也慢慢传开,举朝哀默。

   只是其中有几人是真心悲悼,又有几人是心中窃喜,就没人知道了。

   至少,杨士奇是那个真心觉得悲伤的人之一。

   得知苏谨战死的消息,年方四十一的杨士奇,一夜之间好像老了许多。

   在他心中,苏谨不仅是他的上官、同僚,还是他的恩师,虽然并没有师徒之名。

   自从噩耗传到京城的这些日子,他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阴的好像要滴出水来。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就要给他添堵。

   “什么,祀部郎中郭品议要给晋国公上谥号?!”

   听到这个消息,杨士奇差点气疯了:“我恩师还没死呢,他想干什么!就这么急着、盼着我恩师去死吗!”

   手下吏员吓得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吭一声。

   “郭品议不好好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他想干什么!停职、罚俸,让他给我滚回家面壁思过去!”

   吏员战战兢兢的应了喏,离开公房一路小跑着去找郭品议,心里却不免有些嘀咕。

   晋国公战死的消息,锦衣卫那边都确认了,祀部上谥号也无可厚非,本来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不过这个郭品议有些急着想要表现,却不知道晋国公在陛下和杨部堂心中的位置,未免有些作死。

   杨士奇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

   换作别的文臣武将,哪怕是藩王,这个时候差不多该到议一议这个事的时候。

   基本上是由祀部上书提出,然后礼部合议一个合适的谥号。

   如果是藩王之类,可能还需要其他几部及都察院等部门合议,以示隆重。

   但现在苏谨战死的消息还未确认,至少在陛下那里是不肯相信的。

   只是这个时候提出上谥号,和咒苏谨死有什么区别?

   杨士奇看似在处置郭品议,其实也是变相的在保护他。

   如果这件事让陛下知道,谁知道会发下什么雷霆震怒?

   可他未免太小瞧朱棣的情报网了。

   虽然纪纲最近的精力全都放在海外密谍的消息上,暂时顾不上京里。

   但别忘了,北镇抚司之外,还有一个南镇抚司,南镇抚司之外,还有东厂。

   郭品议前脚上书,提出要给苏谨上谥号,后脚就被东厂和南镇抚司侦知。

   南镇抚司指挥使亦失哈,和东厂督公王景深知苏谨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得到消息后立即上奏。

   果不其然,朱棣知道后大为恼怒,噼里啪啦把刚刚恢复的武英殿又砸了个稀巴烂后,立即命亦失哈把郭品议丢进了诏狱。

   本还想着拍一拍马屁,显得自己恪尽职守的小郭,莫名其妙就被丢进了诏狱,吓得瑟瑟发抖,却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这也难怪他犯下这种低级错误,实在是因为苏谨这几年在朝中太过低调,甚至都不在朝中。

   知道苏谨威力的那群老人,要么早被弄死拉倒,要么乖乖的低调做人。

   这些年苏谨不在朝,他们更是刻意的尽量不去提及这个名字,淡化他在朝中的影响力。

   这也导致后进的一批官员,对苏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更何况自打李朝之战过后,苏谨也在淡化自己在朝中的影响,为自己去西大陆做准备。

   其实在朝中很多官员的印象里,自打那年苏谨去了潮州之后,几乎就已经是查无此人的状态。

   除了朱棣、锦衣卫,以及一些核心官员外,没什么人知道苏谨孤身去了英国,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悄悄的告老还乡去了。

   两年的时间,真的足够淡化一个官员的影响力,哪怕他是一部之堂。

   这些年,文官那些拉帮结派的毛病隐隐又有冒头的趋势,尤其是世家提拔、简用官员。

   郭品议本就是个地方县官,是娶了常州世家的姑娘后,被提拔到京进了礼部。

   满打满算,此刻距离他提拔还不足三个月。

   可以说这小子还没摸清里面的路数,不知水深水浅就急着想要冒头,死也是活该。

   而这小子还是个软骨头,进了诏狱还没半个时辰,就把一起商议此事的官员吐了个遍。

   那些被他吐口的家伙,要么是和他一样,啥也不懂的青毛蛋子,要么就是不怀好意在一边撺掇。

   却没想到,最后都无一例外都被亦失哈弄进了诏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