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959章 杨士奇的折中之法

  显然,面对朱棣的问题,他们一时之间也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几人面面相觑,斟酌着如何奏对之时,时任刑部左侍郎的李至刚忽然开口:

   “陛下,此次弹劾晋国公的都是些卑鄙小人,奸臣惑圣,小人之心,陛下自不必理会。”

   朱棣一愣,定定看着他。

   李至刚嘴唇微微勾起,继续侃侃而谈:

   “臣私以为,百官聒噪,污言乱告晋国公一事,陛下早有圣断,宣臣等进宫面圣,必是早已胸有成竹。”

   “陛下既有圣断,臣又何敢班门弄斧?”

   “臣请陛下示下,必当竭尽所能,甘为马前卒,死而后已,为晋国公鸣冤洗罪。”

   朱棣听得一愣一愣的,余下诸臣无不暗中大骂无耻!

   说了半天废话,一句干货没有,就是忙着拍马屁、站队、表忠心。

   李仕鲁和任亨泰相视一笑,反而没那么在意。

   他俩是历经三朝的老人了,什么货色没见过?

   回过神来的朱棣这才反应过来,李至刚和苏谨无牵无挂,素不相识,为何要上书替苏根生抱不平。

   不过朱棣没有恼怒他的无耻马屁,反而别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

   张信暗骂一句无耻,上前一步:“陛下!是非黑白,自有定论,

   臣以为只要请诸位大人回京,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必然会还他们清白!”

   这次不止是朱棣,就连李至刚都听的直摇头。

   这家伙正直是正直,但正直的有些过了头,就是傻子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些家伙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是想给苏根生几人定罪吗?

   用脚指头想想,只要苏谨还是晋国公,只要苏谨还在朝堂一天,那就是不可能的事!

   他们要的只是把这些人赶紧弄回京,然后好在地方布局下一步的动作。

   如果运气好,这些人回京之后再想想办法,让他们再也下不去地方,也不是不可能。

   按张信的说法,苏根生几人倒是没罪了,但陛下的差事你也别办了。

   朱棣淡淡的扫了他一眼,什么都没说,但眼中全是看不上。

   怪不得俺爹不乐意用你,还是亲爹英明,给俺俺也不乐意用你这种笨蛋。

   就在几人无语之际,一道微弱的声音响起:“臣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可否说说?”

   朱棣扬起眉毛,透过众人的肩膀看去,见是礼部左侍郎杨士奇:“但讲无妨。”

   杨士奇的资历可没李仕鲁和任亨泰老,不敢坐着说话,赶紧站起身来施了一礼,才缓缓开口:

   “陛下,臣窃以为,都察院参劾苏抚台、童藩台的目的,无外乎逼其回京,好在地方进行一些勾当。”

   “臣虽不知其勾当如何,但正所谓‘敌之所欲,谓我之不予也’,断不能陷入其毂中。”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心说总算有个明白人了,“继续讲。”

   “是。”

   清清嗓子,杨士奇继续说道:“但如今六部官员太过关注此事,消极怠工,长此以往下去,政令无法通达,国运必将阻滞,亦不是长远之计。”

   “故臣以为,是否可行一折中之法,暂行拖延?”

   朱棣面无表情,“是何折中之法?”

   杨士奇定了定神,抬头说道:“苏根生苏抚台既已到京,不如就请他暂时归府休养,待寻得有利证据后,再三司共问。”

   苏根生可是苏谨的亲侄子,吓死他也不敢说出那个‘审’字,最多就是问问。

   “嗯,继续说。”

   朱棣不置可否,也没表态,只是淡淡看着他。

   “是。”

   从朱棣脸上看不出喜怒,杨士奇也无法判断自己这个办法,到底行还是不行,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往下说:

   “至于童藩台和许藩台,因其身负要务,断不能轻易离开两江,但弹劾之罪名又甚为严重,朝廷亦不得不回应。”

   “故臣大胆提议,不如令二位大人去职留任,继续留在任上处置公事,朝廷则如之前一般,陛下派人亲往两江查案,还二位大人清白?”

   “包括陈亚、路确、魏圭几位大人也是一样,依照此法办理。”

   朱棣尚未说话,蹇义忽然冷哼一声:

   “说的轻松!倘若几人真的有罪,趁此机会消灭证据,或者继续为非作歹,涂炭百姓怎么办?”

   “这...”

   蹇义的话不无道理,杨士奇不敢顶撞,但又不爽蹇义的无礼打断,只是躬身说道:

   “陛下,此乃臣一点浅见,算是抛砖引玉,既然蹇尚书有更好的办法,臣洗耳恭听。”

   “你!”

   蹇义是直不是傻,怎么听不出杨士奇的话里有话,狠狠瞪了他一眼。

   懒得和杨士奇计较,蹇义直接转身面向朱棣:“陛下!臣以为杨侍郎方案虽有纰漏,但也不是没有补救之法。”

   其实杨士奇的办法,和朱棣的意思有些不谋而合,后者闻言微微颔首:“蹇卿请讲。”

   “苏根生自不必说,休养期间锦衣卫看护,无事不得出院,静待圣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