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902章 吉达港

  “臣惶恐。”

   苏根生躬身:“臣接到信函后,检查火漆封存无误,就立即启程回京。”

   “臣,绝不敢窥视天家信函。”

   朱棣笑着摆手:“朕自然是信苏卿的。”

   他摇了摇手中的信件:“若苏卿果真看过信函,绝不会提出开广宁油矿之事。”

   “啊?”

   苏根生傻眼了,不知赵王和油矿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且看看吧”,朱棣笑着将信递给他:

   “此信虽涉机密,但卿乃朕心腹之人,又有何不能看?”

   “这个...臣多谢陛下信任。”

   接过信,看到前面谀词如潮的废话文学,苏根生一阵皱眉,旋即直接一目十行的跳过,直奔干货而去...

   建文二年年底,朱高燧在被苏谨这个小叔叔狠狠收拾了一顿,大棒加甜枣的‘爱抚’之后,踏上了西征的旅程。

   苏谨没有给他下达过什么具体任务,只是将那边的风土人情、势力划分等等情报简单告知,就让他自己看着办。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带着满腹疑惑和牢骚,离开了故土,踏上未知的旅程。

   出发那一天,小叔叔居然还亲自来送行,并送给他一句话,只是这句话他怎么也听不懂——

   “哦勒哇凯走苦殴尼拿如哦头!”

   不过好在,随行的战舰、水手、火器一样不少,不是真的给他扔海上流放去了。

   从威海卫出发,一路沿着海岸线南下,在永宁补给后,折而向西。

   经交趾、满剌加、身毒简单补给后,弯弯绕绕的终于到达第一个目的地——亚剌比亚。

   不过这次,他的身份可不是大明的赵王殿下,而是‘蒲氏余孽’,蒲万昌。

   同时他还是一个道士,苏谨居然还给他弄了一份江西龙虎山,正一道的度牒....

   说实话,对于蒲氏余孽的身份,朱高燧还能表示理解。

   毕竟蒲家本身就是宋朝时来到大明的亚剌比亚人(阿拉伯)。

   用这样的身份,自然能很好的混进这里。

   可这道士身份...又图个啥?

   他也不会算命啊,最多装模作样的比几个收拾,大喊一声‘急急如律令,雷公助我’...

   但想想阴险小叔叔的为人,他还是默默接受了这个安排。

   从荷台达简单补给,交换文牒,朱高燧没有选择登陆,而是继续穿越曼德海峡北上。

   船队在吉达港靠岸后,才算真正的登陆亚剌比亚。

   刚刚到达港口,朱高燧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遮天蔽日,满载着货物的船只,在港口间来回穿梭,甚至一度造成拥堵。

   朱高燧生平第一次体会到,堵船是个什么概念。

   这一堵,就足足堵了五个多时辰,直到月色微明之时,才在码头役夫的指引下,缓缓靠岸。

   不过,这几个时辰也算没有白堵。

   除了典型的亚剌比亚人的船只外,这里还有大量的,不同型号和作用的船只。

   虽然比不上大明宝船的威武雄达,但却更适合于民间使用。

   最重要的是,这里可不止是亚剌比亚人,还有许多熟悉或不熟悉的白色人种。

   看到这些人,朱高燧本能的眯起眼睛,暗暗戒备。

   只是令他疑惑的是,出发之前小叔叔不是说,英国人正在对外大肆扩张吗?

   那他们应该是处于交战状态的敌对双方啊,为什么还能如此和谐的往来做生意?

   甚至他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信息滞后,这些亚剌比亚人已经被彻底征服?

   那自己这算不算...羊入虎口?

   就在他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引导他们的本地役夫,开始指引船只靠岸。

   得,这下想走也走不了了。

   朱高燧可是清楚的看到,港口两边布有数门巨炮,现在要跑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抱着认命的态度,跟随指引缓缓靠岸的同时,他下令所有人暗自警惕,随时准备反击。

   靠岸之后,那役夫看到他们东亚人的面孔后,只是愣了一愣,旋即叽哩哇啦的开始说着什么。

   还好船队提前备好了通译官,上前简单沟通后,明显松了口气:

   “王...,少爷,放心,没事了。”

   “怎么?”

   “来这里做生意的明人很多,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只不过最近几年比较少而已。”

   “那还好。”

   朱高燧也松了口气,旋即命令通译派人出去打探一下情报。

   船队配备的通译官可不止一个,为防意外,仅仅亚剌比亚的通译就配了十几个。

   朱高燧则带着其他人,先在本地寻了一处地方歇脚,慢慢寻找‘生意’对象。

   到了晚上,派出去的几个通译前后脚回来了,将所得情报一一汇总。

   据本地人说,英国人在征讨奥斯曼帝国的时候,确实曾分兵攻打他们。

   但亚剌比亚有着先天的地利优势,以及忠诚的信仰,绝不妥协。

   英国人眼见迟迟打不下来,很难在与奥斯曼作战的时候分兵两线,只好改为怀柔政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