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1415章 三城调度,敌人的决战?

  徐辉祖沿火站河防线一共构建了三座大的军城,分别是中上游的乞那思坞堡、距其其南边三十里的沙鹿海牙,以及下游的火占城。

   其中沙鹿海牙和火占城紧邻火站河修建,据河而守,死死卡在东进的道路上,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而这三座城俱交给汉王朱高煦的左路军把守,屯兵十五万人。

   乞那思五万、沙鹿海牙八万、火占城两万。

   徐辉祖的大营则设在距乞那思城西北五十里的达失干城,屯兵五万。

   而防线北方二百里外,还有一座军城塞蓝,驻兵十万,由右路军邱福统帅,唯一任务就是顶住上游锡尔河的进攻。

   在锡尔河上游,有一支五万英军和十一万联军组成的部队,分别在扫兰城和兀提剌耳,沿河对南线虎视眈眈。

   (不是我要起这种怪名字啊,是查资料就是这样的)

   扫兰城和兀提剌耳背后是卡拉驻克山,大部队很难穿山而过,还容易遭遇埋伏。

   所以英军如果想进入大明西域,就必须突破邱福的塞蓝防线,否则很容易被截击粮道。

   朱棣收到狗儿送来情报的时候,西域已经陷入漫天的炮火之中。

   永乐十六年八月,中秋前夕,距离火占城河对岸五十里外的英军乌剌秋别四万部队,会同联军11万人,骤然对火占城发起袭击,不宣而战。

   一直将防御重心布置在乞那思和沙鹿海牙的朱高煦,没想到对手却冲着最远的火占城先动了手。

   虽不至于猝不及防,但火占城的态势亦是瞬间告急。

   紧急将平民送入底下工事避炮后,火占城卫指挥使詹先民迅速求援,请求坦克部队侧翼支援。

   朱高煦手上有一支徐辉祖分配给他的坦克千户(团),不过大部被他放在了乞那思城。

   接到求援告急,他想也没想把手上唯一一个预备队,直属坦百户营派了出去。

   明军和英军的坦克部队编制大致相当,一个千户下辖三个坦克百户营,每营除直属指挥的三辆坦克,余总旗营约在12-14台,按兵种、任务性质轻、中、重型坦克不一。

   这次被派去支援的坦百户营,因是隶属邱福直属的支援预备部队,基本以轻坦为主,12辆坦克里,只有两辆中型坦克。

   此外还包括一些支援部队,比如维修小旗、恢复小旗、军械运输组、步兵车队等。

   但火占城军情紧急,后勤部队只能随后出发,十二辆坦克在营地发起轰鸣,迅速出发。

   他们的任务不是去火占城和英军正面作战,而是从侧翼偷袭,撕开对方一道口子,给支援部队争取时间。

   可就在他们离开沙鹿海牙不到半个时辰,沙鹿海牙也骤然遇袭!

   谁都没有料到,英军位于撒马尔罕基地的主力部队倾巢而出,分三路共计30多万人,向着沙鹿海牙气势汹汹围剿而来!

   英国佬这次动了血本,直接调出三个坦克团,五个坦步团,八个炮兵团!

   虽然步兵主力仍旧是联军,但这次提供的火力支持,放在欧洲无异于一场灭国之战。

   朱高煦得知消息后,感觉自己的牙都酸了。

   “他娘的,他们想干啥?直接决战?英国佬的日子不过了?”

   满打满算,这位汉王殿下的手里也没那么多武器,对等火力的炮兵团也不过六个,还分布在三座城里。

   其中一半还属对空火力,用来防备英国人的战机。

   有人会奇怪,大明不是火炮一向占据优势吗?为什么会在火炮对峙上落于下风?

   要知道,明军一个炮兵总旗就有12-16门炮,一个炮兵百户所就有40门炮左右。

   再往上,一个炮兵千户所的火炮就更多了,大致在120--160门炮之间。

   这样的火力已经足以应对守城,再多只能徒增布防密度,对增加火炮覆盖的意义不算太大,除了浪费炮弹外,还容易被敌军炮火密集覆盖。

   除了留下预备队的火力外,就算给他再多火炮,也只能丢在仓库吃灰,浪费军力。

   眼下的火力是徐辉祖经过缜密计算得来的,不是随手一挥,就让朱高煦这么玩去。

   这就是防御战的坏处,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被动挨打。

   不过朱高煦也没有太灰心,毕竟开战之前徐帅早有交代,现在大明就是处在防御阶段。

   他们现在要做的就一件事,顶住敌人的进攻,探清敌军的实力,然后才能转入战略对峙阶段,乃至反攻。

   毕竟英国佬这次可是彻底疯了,倾全国之力投入战场,据说本土的民生经济已经十分低迷。

   如果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战果,吞噬他人的资源填国内的那个无底洞,最后只能自行崩溃。

   “论持久战...”

   徐辉祖合上手中苏谨给的红皮无字赠书,忍不住击节赞叹:“我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个小苏了,战略的眼光如此精准,可偏偏指挥打仗像一坨狗屎。”

   其实苏谨的指挥也没那么差,但这也分跟谁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