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431章 苏谨此贼不除,孤寝食难安!

  “你要走了?”

   朱允炆狐疑的看着约翰。

   他从未信任过眼前的这个洋人,两人更多的,不过是互有取舍的利益合作。

   约翰为他提供武器和士兵,助他控制皇宫、应天城。

   而他则‘出借’部分港口,为两国贸易往来所用。

   看似公平合理的交易,然而朱允炆却看不透背后番子的阴谋。

   这不是时代的眼光局限,而是他的能力也就这样。

   朝中不是没有能臣,能猜测出番子狼子野心的人大有人在,但他们大都选择三缄其口。

   不愿缄口不言的那些官员,要么早被清算,要么根本就没有说话的权利。

   但也不是没有不愿说话的人。

   洪武三十年的二甲进士胡泰,上《止租界书》,言朱允炆此举乃‘损国之威,贩大明祖地’之举。

   言辞犀利,直指人心。

   看着奏疏中酣畅淋漓的痛骂,直言朱允炆就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气得他暴跳如雷。

   倘若为此,朱允炆倒也不至于直接将其拿下。

   但《止租界书》最后言道,他怀疑陛下被朱允炆软禁,生死不明。

   朱允炆理政之事疑点诸多,怀疑其法理不正,要朱允炆给出解释。

   这一下彻底触了朱允炆的逆鳞,立即下诏将胡泰秘密逮捕,关押在诏狱中。

   六部如今已被朱允炆党全部控制,甚至大理寺、都察院都是他们的人。

   而锦衣卫从指挥使以下,全部被换!

   指挥使蒋瓛生死不明,指挥同知以下或被关押,或被处死,其余家眷被控制,无奈宣誓效忠朱允炆。

   至此,宫城已全被朱允炆控制。

   约翰把玩着手中的酒杯,面露诡异的笑容:“尊敬的大明吴王,不,现在应该称呼您为太孙了吧?”

   “称呼不过就是个名字而已”,朱允炆面无表情。

   “太孙殿下,如今应天城已经不需要我了,我想您也不愿看到卧榻之侧,沉睡着一只猛虎吧?”

   朱允炆哼了一声:“谁是猛虎,谁是孑豸,尚未可知。”

   “这些不重要。”

   约翰没兴趣和他作口舌之争:“我答应您的条件如今都已做到,没有我大英的英武士兵,我想您没这么容易控制皇城吧?

   那您答应我的呢?

   松江、石排、壕镜的租界,什么时候可以兑现?”

   自胡泰上《止租界书》后,朱允炆心里其实已在隐隐后悔。

   他虽然不清楚此举带来的后患和危害,但也清楚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将来的史书上,还不知道要怎么写他。

   “倘若我不愿呢?”

   “哦?”

   约翰似乎早猜到了他的想法:“那我不介意亲自带兵去取,到了那一天,希望您不要后悔。”

   “哼,难道你就不怕走不出去这皇宫吗!”

   “哈哈哈哈哈哈!”

   约翰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仿佛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

   “太孙殿下,难道您忘了,您能站在这里和我说话,是因为什么?”

   说到这里,约翰也懒得再和他废话:

   “我能帮你坐在这个位置,就有办法让你离开!”

   朱允炆脸色阴沉,踌躇不言。

   他其实并不怎么惧怕约翰的威胁,如今大明宫城已在他控制之下,五城兵马司大部归顺。

   兵权在手何惧之有?

   但他在心里盘算良久之后,还是违心的答应了。

   不为别的,皆因那两个手握重兵的皇叔,还在西疆虎视眈眈。

   他心里清楚,自己登基之后,必有一场腥风血雨。

   而那个时候,他如果再和这些番人交恶,必然会面临腹背受敌。

   “等孤将秦王、燕王拿下之后,必让你知道今日威胁孤的后果!”

   心中计议已定,朱允炆详装笑笑:“孤只是与约翰先生开个玩笑,先生又何必认真?”

   他隐忍了这么多年,也不差这一次。

   从龙案后取出诏书,直接递给约翰:

   “诏书早已备好,孤会派人随你去松江等地传旨,先生不必担忧。”

   “多谢太孙殿下,那外臣就告退了,祝殿下心想事成。”

   “先生请便。”

   这约翰也果真胆大,明明是一国之主,偏偏要扮作一个使者,冒死在明宫中周旋。

   孰不知朱允炆已然错过,一个最佳擒杀外敌的机会。

   当他只把约翰当做一个普通西洋使臣,就这么轻易放过之后,却为大明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灾难。

   若是苏谨在此,一定不会放过他。

   但若是苏谨在此,恐怕也无法活着离开皇宫。

   约翰走后,朱允炆的脸色变得十分狰狞:

   “程大志呢,宣他来见孤!”

   程大志是当初护送朱允炆去杭州的锦衣卫百户。

   但从那以后,他就彻底成了朱允炆党的一员。

   而在这次宫变中,更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死在他刀下的锦衣卫同僚,就不下几十人。

   而他也因此获得朱允炆的信任,继任了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