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739章 击鼓鸣蒲氏从新主

  “登闻鼓?可是有什么冤案?”

   朱棣有些微微发愣。

   登闻鼓是朱元璋时期设下的,是为百姓提供一个直达天听伸冤的渠道,在建文时期曾被一度废弃。

   朱棣登基以后,再次重启登闻鼓,不过迄今为止,也没一个百姓来伸过冤。

   登基之初,事事需要筹谋,这等小事自然也被朱棣忘了。

   乍闻登闻鼓响,朱棣还以为真有百姓来伸冤,顿时乐了。

   “来来来,朕今日也当一回判官,来为咱的子民伸张一下正义。”

   可那侍卫脸色却有些尴尬:“回陛下,敲鼓者非一人。”

   “啥?”

   朱棣一愣,忍不住笑道:“难不成还出了个大案、要案不成?”

   “回陛下,敲鼓者乃为谙厄利亚和谈一事鸣鼓,祈求陛下和谈。”

   闻言,朱棣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纪纲!”

   “陛下,纪指挥使出宫办差了。”

   黄俨适时站到他身边:“不如奴婢出去打探一番。”

   “去。”

   朱棣也没心思管黄俨心中的那点弯弯绕,沉着脸不吭声。

   朝廷和谈要事,何时轮到百姓来置喙?

   更遑论,和谈一事尚未有定议,百姓又是如何知晓?

   忽然,他想起传了一天的谣言。

   “呵呵,原来在这等着朕呢?”

   他看出来了,这就是那洋鬼子使者背后的主人,在和他下一盘棋。

   这一步,无非就是想逼着朕与他和谈罢了。

   既然你想谈,好啊,那朕就偏不如你的意!

   没多久,黄俨带着喜色狂奔而回。

   但进御书房的瞬间,他的脸瞬间耷拉下来,扮作一抹愁色:

   “陛下,奴婢打问清楚了,带头的人叫蒲万年,福建泉州人,撺掇无知百姓敲了登闻鼓。”

   “姓蒲?”

   朱棣一愣,旋即冷下了脸:“蒲氏余孽?”

   “这...想必是的。”

   “哼,先帝当年饶其狗命,未曾杀绝,想不到还敢出来作乱!”

   蒲氏余孽,在大明也算赫赫有名。

   其先祖蒲寿庚,是宋朝时期的一个大富豪,祖先是阿拉伯人,后来定居在宋。

   蒲寿庚在泉州拥有巨大的商业帝国和私人武装,还被南宋朝廷授予官职。

   可就在元军南下时,蒲寿庚不思皇恩,毫不犹豫选择了背叛南宋。

   他不仅关闭城门,不让南宋皇室和官员进入,还杀害了大量南宋宗室和官员。

   最后,才有了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崖山十万官民就义的惨烈一幕。

   不仅如此,他还向元军提供战船、物资,为元军为虎作伥,消灭南宋的残余势力,是个不折不扣的屠夫。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得知蒲寿庚的所作所为,暴跳如雷,激怒万分。

   他不仅下令将蒲寿庚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鞭尸,还对蒲氏家族进行了严惩。

   蒲氏家族的男性被贬为奴隶,女性被贬为娼妓,永不得登仕籍。

   这一惩罚不仅针对蒲寿庚本人,还延续到了他的后代子孙,要使得蒲氏永不得翻身。

   蒲氏也就此沉沦。

   哪怕苏谨在泉州的时候,广召天下商贾来泉经商,也从未给蒲氏开过一道门。

   因为他心里清楚,一旦让其掌权掌财,将是大明百姓的悲哀。

   自古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在最底层,是有其道理的。

   祖先只是见识少,不是傻。

   他们心里清楚,商人可用不可信,一旦让其翻身作主,将是全天下人的悲哀。

   前世,苏谨受资本家的剥削还少吗?

   朱棣万万没想到,这本该永世沉沦的蒲家人,居然敢堂而皇之和大明叫板?

   是谁给他的信心,又是谁给他的勇气?

   但不得不说,这蒲氏蛊惑人心确有一手。

   在他们的有心操控下,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聚在登闻鼓前,大喊着‘要和谈,不要打仗’!

   着实让人难办。

   杀蒲万年易,抚民心难。

   黄俨觉得自己立功表忠心的机会来了,忍不住开口:

   “皇爷,要不要奴婢带人,去把那姓蒲的抓回来?”

   朱棣没理他,看了看坐在一边沉思的姚广孝:“大师,你怎么看?”

   “不能抓。”

   姚广孝想也没想就否决了黄俨的提议:“抓人易,但会惹的民怨沸腾,这正是背后那人想看到的。”

   见自己的提议被否决,黄俨幽怨的扫了姚广孝一眼,终究什么话都不敢说,哀怨的退到一边。

   “朕亦此想。”

   黄俨忍不住开口:“皇爷,那就由的那些人这么闹?”

   朱棣冷笑:“朕心中已有主意,不必再说。”

   “吩咐下去,告诉宫外那些人,明日自有分晓,若继续围宫,将以逆罪罪之。”

   宫外,登闻鼓前的蒲万年可谓得意非凡。

   他不在乎皇帝怎么对他,哪怕杀了他也无所谓。

   身后那人答应他,只要他做了这件事,就可以回到大食,许他家族一块封地,世世代代繁衍下去。

   自己一条贱命,能换蒲家千年基业,怎么算都值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