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锦衣卫:我不想再用加特林了

第593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一)

  还是刚刚那个排长。

   他把眼神朝着车厢里面看了看,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压低声音道:“都统......”

   “要不要和那几位通个气,毕竟......”

   中年人冷哼一声,即使车里光线昏暗,还是能看的出,他的脸上抑制不住的鄙夷之色:“和他们通气?”

   “如果你想死的快点儿,那就和他们通气吧!”

   “一群废物......”

   虽然后面的话,被中年人咽了回去。

   但是排长还是能明白对方想说些什么。

   他不敢反驳这个“都统”的话,只能讷讷的靠在旁边,不再说话。

   车厢里的众人没人注意到他们两人的对话,几乎都在闭目养神。

   韬塞微微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呼噜声打的更响了。

   下午六时。

   天刚刚擦黑的时候,华夏人民军第一军和外籍军团第一军,一起赶到了宁远城外。

   如今的宁远城,是鞑子攻入中原后,重新修建的。

   不过总体的样式和规模,还是在原先大明袁崇焕修建的宁远城基础上,重新加固和加高之后的结果。

   当年,就是在这里,袁崇焕一炮轰倒了鞑子太祖皇帝,取得了宁远大捷。

   事后,鞑子太祖皇帝回到盛京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所以不少外籍军团的鞑子,看到宁远城的那一刻,都是心中颇多感慨。

   阿基库却是没想那么多,只是不断催促着手下的鞑子和二鞑子,抓紧时间列队集合。

   常舒三兄弟也随大流,从卡车上爬了下来。

   他们现在是外籍军团第一军第一师第三旅的普通士兵。

   至于刚才的排长,就是他们的直属上级。

   而车厢里刚才那个中年人,则是他们的班长。

   外籍军团在阿基库的督促下,行动倒是也不慢。

   他们很快就整好了队,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临时指挥部内。

   “看来鞑子是下定决心死守了啊!”

   陈昊把无人机控制器递给了赵得柱。

   前出侦查的战士们,已经把宁远城的防守画面传了回来。

   宁远城的鞑子守将,把四个城门全部堵死了。

   城头上,完全看不见一个鞑子士兵。

   倒是在城墙中部,露出了一个个炮口。

   从空中看下来,现在的宁远城像是一个乌龟壳子,又在四边伸出了许多的刺。

   “这是有高人指点过了啊!”

   赵得柱看着宁远城的防守方案,笑了起来:“他们把城墙加高,又不在城头防守,应该是把顶部做成了实心的!”

   “中间的这些炮口,应该才是他们守军待着的地方!”

   “看这些火炮的数量,鞑子也是下了血本了啊!”

   陈昊笑笑道:“鞑子也不是傻子!”

   “和咱们打了这么久的仗,多多少少能摸到一些咱们的打法和特点!”

   “摆出这个乌龟阵,倒也是不容易了!”

   王大柱嗤笑一声道:“别管他是乌龟壳子,还是刺猬壳子,能抵得住咱们的重炮?”

   众人都是一阵大笑。

   阿基库从外面走了进来,对着陈昊道:“陛下!”

   “现在时间不早了,您看是先让外籍军团打一下试试,还是?”

   陈昊虽然看不上外籍军团,倒也不至于故意让他们去送命。

   他摆摆手道:“你让外籍军团先把宁远城围了!”

   “今晚先安营扎寨,明天一早再攻城!”

   “到时候,等赵军长的重炮旅破开这个乌龟壳子,你们再往里冲!”

   “是!”

   阿基库敬了个礼。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羡慕的神情。

   别说华夏人民军的203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了,就是105口径的榴弹炮,甚至是81毫米口径的迫击炮,都是阿基库羡慕的对象。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很快调整好了情绪,走出帐篷组织围城和扎寨事宜。

   华夏人民军本身的执行力就很强,外籍军团也是按照华夏人民军的标准进行要求的,所以没多会儿功夫,宁远城就被团团围住了。

   宁远城里倒是什么反应也没有,仿佛被围住的不是自己一样。

   既没有人出来喊话,也没有动用城墙上的火炮,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城池被围。

   要不是无人机传来的画面上,还能看到不时有人进出,甚至都让人有些怀疑,这座宁远城是不是空城。

   到了晚上九点钟左右。

   城下的外籍军团和华夏人民军营地,彻底没了什么动静。

   除了巡夜执勤的战士们,在营地内走动发出的声音外。

   其他人几乎都睡下去了。

   就连临时指挥部那边,也只有两个在门口执勤的战士。

   帅帐里的灯火都灭掉了,陷入了一片昏暗。

   至于宁远城里,更是一丝动静都没有,仿佛是一座鬼城一般。

   也不知道城里的百姓和守军,都去了哪里。

   就这么一直到了凌晨一点多钟。

   别说其他人都睡得死死的,就连执勤巡逻的外籍军团士兵,不少都是昏昏欲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