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我能制造西游副本

第75章 此身不上如来座

我能制造西游副本 长风野人 2109 2024-05-30 12:59

  大雄宝殿上,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木雕前,燃灯佛祖与沈温,一枯朽老者与一温润少女,相对而坐。

   “沈施主也休要过于记恨他们,未来已至,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迎接大劫。”

   “是弥勒菩萨吗?”

   “慈悲,现在已是东来佛祖,未来佛弥勒。”

   沈温点点头,露出怅然神色,“劫数难逃。”

   燃灯佛祖关切问:“陈广是个什么样的人?”

   沈温想了想,微笑,“他本性很好,就算我不去到他身边,我想他也不会接受弥勒的做法。”

   “慈悲,”燃灯疑惑道:“既如此,观自在菩萨何必要舍身?”

   “她不愿意冒任何风险,弥勒菩萨的想法…她不能接受,古佛您认为呢?”

   燃灯古佛呵呵一笑,“我是过去佛,管不了未来的事。”

   说是这么说,他也难免显出几分颓然。

   在佛门中,有横三世佛,纵三世佛。

   横三世佛,就是现世西、中、东三方世界的佛主,分别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中央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

   简单来说,阿弥陀佛与药师佛相当于如来佛祖的左膀右臂,阿弥陀佛管‘死者’的一块,药师佛管‘生者’的一块。

   而大悲观世音菩萨,便是阿弥陀佛的亲传弟子。

   相比起管现世生老病死的横三世佛,管过去未来的纵三世佛就很低调了。

   主要是未来佛弥勒菩萨太拉胯,

   他要等释迦牟尼灭度后,才能继位,

   但未来,就是永远不会来。

   所以弥勒菩萨永远只是菩萨,要在如来佛祖灭度后的遥远未来,才能成佛,

   就如同‘如来’,如如不动,是名如来,

   如来坐在那里不动,弥勒佛只能永远做他的弥勒菩萨。

   弥勒不是没有动作,

   在南瞻部洲东土的北魏时期,弥勒便传下大乘教,和尚们号称“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不断掀起起义,试图造成‘未来已来’的既成事实。

   问题在于,弥勒的许多做法,太激进了,

   比如大乘教的教义,便是以杀戮为上,倡导‘杀人作乱’,号召杀一个敌人,成一住菩萨,杀十个敌人,成十住菩萨。

   甚至令信徒服用狂药,残杀父兄妻子。

   更绝望的是,基于对未来的期许做的任何改变,都只造成了现在,

   简单说,如来佛祖只要不给,弥勒菩萨只能永远等待,

   但又不能不有所动作、掀动民变,不然哪里来的功德?怎么去完善道果?

   念及于此,燃灯古佛更增悲悯,

   “那一日,陈广谒孔子庙,把未来将要发生的历史具表焚烧,此后人族三皇五帝居然亲自出世,会同佛道各家道首,共同观看未来。”

   沈温忍不住打断古佛,“为何说‘居然’?”

   古佛知道沈温并未继承观世自在菩萨所有记忆,但却没想到她连这种事都忘了,

   按理说不应该连这种基本常识都忘掉。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三皇五帝开启了人王治世的时代,作为王者,凡是人族困穷、贫苦、哀痛,他们也要承受反噬。”

   燃灯追忆往昔,想见当时天地间的庞大杀机与怨气,仍然难免心神动摇,

   “大禹自恃治水功德,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公天下一变为家天下,传位给儿子启,建立大夏。夏一代不如一代,到夏桀时,残民无度,天下民怨沸腾,国民怨怒:太阳啊你何时丧命,我们愿跟你一起灭亡!终于在鸣条之战,汤武革命,革除了夏朝天命,从此,再也没有人王能再获得三皇五帝的神圣与天命,王命越来越失去尊贵,到唐朝时,连天人感应也断绝了。人世越是破败,三皇五帝受反噬也越重,因此往往不愿意出世…”

   说着这些,燃灯古佛又想起陈广当日在孔庙的作为,不由苦笑。

   如果说此前,三皇五帝还有一层神圣的光环,陈广这个后世之人,一篇《贺新郎·读史》,几乎把他们光环破灭、扯落尘埃,

   总之是丢了大脸,

   三皇五帝虽然没有记恨陈广,但授意孔子将轩辕剑、九鼎、传国玉玺给陈广,未必没有几分‘你行你上’的意思。

   听到燃灯说这些隐秘,零星的记忆碎片也在沈温的元神中点亮,

   “是了,我记得那篇简史上,写了未来世界,弥勒教、白莲教等异教,以弥勒降世之名,千百年间不断掀起民变,却从来没有真正应了天命。”

   燃灯叹息,“弥勒残暴。”

   “却也不能这么说,”沈温摇头,“只要是农民起义,多少有些正义性,只不过都失败了,被抹黑了不少…但无论如何,杀人就能成菩萨这种教义,我决不允许。”

   如来佛祖的打算,是在末世建立地狱,将妖魔万族,都纳入地狱道,度它们皈依。

   而弥勒菩萨的打算更激进--杀杀杀就能成菩萨。

   “是观音菩萨不能允许,所以才诞生了你,”燃灯佛祖温言勉励,“有你在陈广身边,他便不会堕入邪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