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手段实在是高
翌日下午,社科所。
一辆黑色皇冠轿车按约定时间缓缓驶入社科所大院。
随后,车上下来四位年轻人。
说实话,坐得有点挤。
尤其是姜安他们三个大男人,挤在后排着实憋屈。
皇冠车的空间虽大,但架不住姜安人高马大,包冠英也是快一米八的身高,大伟虽然个子不高,但是人长得很壮。
冯主任正等在门口,见四人下车后正在整理衣服,颇感觉欣慰。
看来这个姜总还是听人劝的,这次一行四人,可比上次他独自一人显得气派多了。
只是,这四个人,怎么都这么年轻呀!
算了,四个年轻的,总好过一个年轻的。这事也是赖他自己,昨天忘了提醒姜安带个老将压阵。
此时的冯主任并没有意识到,这不是他忘记了,而是他一直忽视的年轻人,正在快速成长,已经到了可以和他平起平坐的地步。
姜安迎着冯主任的目光,走在最前面,勇敢,从容。
他左侧稍后一点的位置是韩盈,一身职业装,拎着小巧的女士公文包,干练,大方。
右侧位置是包冠英,斜背着电脑包,脚步坚毅。
大伟跟在最后,这货身上居然多出一丝江湖气。电子市场果然是一块磨刀石,大伟日渐锋芒。
“叱咤风云,我任意闯万众仰望。叱咤风云我绝不需往后看。翻天覆地,我定我写自我的法律,这凶悍闪烁眼光的野狼……”
一首由陈小春演唱的《乱世巨星》从四人身后响起。
这BGM来的是恰到好处。
姜安感觉身上的西装下摆都被风吹得向后飘了。
此时,皇冠车的司机正叼着烟卷,开着功放,在那嗨呢。这是上周拉过的一位港岛客人留给他的,听着那是相当有劲。
……
社科所会议室内。
会议已经进行到后半段。
朱老又在讲古,向对面新来的三位小同志,讲述社科哲学出版社的历史。旁边配合的是老王,适时地吐槽与激愤。二人果然是多年的好友,配合得如此默契。
坐在朱老旁边的副所长冉春来正在观察对面的四位年轻人。
姜安就不用说了,公司老板,这次合作的主力推手,方案都是他提的。
韩盈,公司顾问,对中米两国文化交流有很深的见解,且有丰富的资源。据姜安说,此女曾在基辛格基老头家里吃过宫保鸡丁,不知真假。不过她说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确实头头是道,入木三分。
冉春来能看出来,韩盈身上有股在编的味道。她虽然打扮入时,但一言一行都是体制内的感觉。这样就很好理解她为什么只是个顾问的身份。
李大伟,矮壮、一头自来卷,工作是负责广告和发行。姜安说这两块业务就需要他这样的人才行,上得了酒桌,下得了市场。只有能战斗在一线的管理者,才能及时把握住市场的脉搏。
姜安还说他刚谈了一笔90万的广告费,里面还有8万是美元。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人看着虽略带些草莽气,倒是个能干实事的人。
还有那个包冠英,待成立文化公司的总经理。姜安介绍他有多年4A广告公司的从业经验。虽然冉春来不知道4A是什么意思,但从打扑克上来看,4个A确实不小了。
包冠英用几张图表展示了文化公司未来几年的收入预期,和姜安一唱一和,彻底打动了哲学中心的那几个老顽固。
不过换谁都扛得住的,一年最少一百万的净利润。几个老头激动得都快哭了,赔了几十年的坑钱出版社,今天头一次见到了希望。
刚才那场景真可怕,早知道会如此,应该叫所里的医生在旁边候着,朱老他们几个要是兴奋出个好歹,那可怎么跟所里交代。
这伙人什么都好,就是那个姜安太难搞,一直对合资公司坚持最少80%的持股比例,不过好在除了那个赔钱出版社,所里倒是不用再拿什么东西出来。
用个破烂货,一年能换回最少二十万,不对,是二十五万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所里其他的下属企业,都能有这个水平,他这个主管副所长,最少能多活十年。
瞧瞧他们,再看看所里的那些小年轻,就是每天擦桌子搞卫生很积极,一点创新精神都没有。
“年轻人还是需要放到一线去打拼,温室里可长不出坚韧的竹子。”冉所长心中感慨。
想到这里,冉春来突然来了主意。双方的合作已经基本确定,剩下的就是他把结果拿到所务会上再走个流程。
借此机会,应该把社科所勇于改革的精神宣传一下,这个怎么都算是甩掉历史遗留包袱的成功案例,而且处理手法颇为新颖,关键是所里也没吃亏。
于自己,于所里,此事都大有文章可做。
他喊来宣传干事,就着会议室谈判的画面拍几组照片,找那种热情洋溢的场面拍,越自然越好,千万不要刻意。
“咔”的一声,摄影师用照片记录了这个时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