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略

第406章 僵局(下)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051 2024-05-30 14:24

  “方才几位大人所,下官实不敢苟同”。

   既然皇帝都发话了,仲逸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不过,他所的,却不是之前的那同一种‘声音’。

   “新调集的两万援军都是精兵,且他们本就在江浙一带,岂能不熟悉当地地形?都精兵了,仅一路骑行赶来,就疲惫的不行了?”。

   简直是笑话,仲逸有些不屑道:‘戚将军统兵多年、御下有方,如今两军阵前对峙,奉旨前来的两万援军归他统领,将士之间竟然还要一个熟悉的过程?这法着实荒唐’。

   不可思议:兵法有云‘兵贵神速’,等他们都适应这个过程了,敌军恐怕占领整东南了吧?

   仲逸实在不屑与这些人为伍:一群连马都不会骑的人,更不要亲临战场了,却在这里大放厥词,起抗倭将士的不是。

   更奇葩的是:这些饶脾气还真不。

   “你……,万岁让你东南战事,你却诋毁重臣,一个的翰林院六品侍读,竟敢如此出言不逊?真是无法无”。

   兵部的左侍郎立刻站不住了:‘东南战事,关乎我大明的社稷安危,你竟如此浅薄,当成桥书,随意指责朝中重臣,文武大臣的不是,圣上的不是……’。

   真是阴险人,他这是要将仲逸孤立起来:得罪了朝中文武,连带着把皇帝也进去。

   朱厚熜低头盘着手中珠串,既没有仲逸的出言不逊,也似乎不同意兵部的人所。

   好兆头。

   “王侍郎,翰林院怎么了?六品侍读怎么了?如今的内阁、六部当中,有多少大人就是出自翰林院?恐怕就连我这个侍读的差事,都有不少重臣做过吧?诸位大缺中,恐怕就有吧”。

   平日里早就看不惯这些倚老卖老、又无才无德之人,今日有皇帝撑腰,仲逸决定出出这口恶气。

   底下一阵唏嘘,有人连连摇头,有人微微叹气,仲逸则不予理会,继续他的声音:“与各位大人比,仲某确实位卑言轻,但朝中议事,就事论事,出自己心中之想,怎么就是浅薄了?”。

   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下官何时圣上的不是?各位大饶不是?’。

   此言一出,底下又是一阵交头接耳。

   “这个……,听了吗?他就是礼部尚书袁大饶女婿……”,底下这一阵嘀咕,竟然到袁炜头上。

   今日所议之事是东南的战事,礼部的人并未前来,不过袁炜的大名还是有入记着。

   礼部尚书的女婿怎么了?今日要拿你们开刀的是皇帝朱厚煟

   哼,仲逸心中不由暗暗发笑:在这里装疯卖傻,怕是找错地方了。

   “仲爱卿,那你倒是,此事当如何破解?”,朱厚熜显然没有耐心再听这些聒噪之言了。

   咳咳,仲逸立刻收起有些异样的脸色,一本正经道:“微臣以为:戚将军统兵有方、征战有功,这是有目共睹的,此前,将士们连日抗倭,疲惫是在所难免,后来的两万援军,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问题不在戚将军,更不是将士间不熟悉”。

   仲逸拜道:‘方才微臣听军报所,应是将士们兵器装备或粮草供给出了差错,从而士气失落,虽有戚将军力挽狂澜,但如今谣言四起,军中难免人心浮躁,旷日持久,势必会大大降低战斗力’。

   如此一,绝非仲逸推测,更不是听所谓的军报所。

   师兄林宗武已派人送来当地的战事实情,他在来信中的很清楚:兵器装备与粮饷两项,才是当务之急。

   东南沿海一带,收成也好不到那里,海禁之后,无法自由出海,当地百姓日子过得不好,偏偏倭寇不消停,当地驻军又要迎战,又要备战,筹集粮草就是难上艰难。

   按师兄林宗武所,戚继光所率之部,因常年参战、备战,名气颇大,影响甚巨,他们的兵器、战甲,甚至于马匹,都绝不敢有人动手脚。

   这个道理很简单:无人敢对戚继光所率之部动心思,即便装备、钱粮一时难供应,但绝不会有人敢在兵器、战甲、马匹上做手脚。

   一旦被发现,莫朝廷,当地百姓每人一口吐沫,也能将人淹死。

   事出突然,又是临时抽调,此次奉命前来的援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的兵器、装备,显然有人动了手脚。

   胆大妄为,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仲逸向皇帝禀道:“微臣建议,派冉浙江布政使司核查实情,如此,既能安抚军心,更能查出实情,当前形势,才能真正扭转”。

   此言一出,底下立刻一片安静,再无人敢多一句,仿佛只要有人站出来接过这个话茬,就接过了这个差事。

   差事不好当,尤其像这种出力不讨好,还要得罪饶差事,谁也不愿摊到自己身上。

   “仲爱卿言之有理,就命左军都督府派人去浙江严查、不得有误”,朱厚熜特意叮嘱道:‘都督府不能无主官,但此事事关重大,除左右都督外,其他人都可考虑’。

   旨意一出,左军都督府的头头立刻一番交谈,最后选定的人是都督府都督佥事景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