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略

第394章 大喜之事(下)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131 2024-05-30 14:24

  数日后,翰林院。

   “仲大人,恭喜恭喜,到时我们可要讨杯喜酒喝啊……”。

   连日以来,仲逸备受众人瞩目,这个焦点,比当初在博野县破获大案时,更为人津津乐道。

   “听了吗?仲大人要与袁府千金成婚,啧啧……”。

   ……

   翰林院、礼部,都传开了。

   因袁炜礼部尚书的头衔,不闹得沸沸扬扬,反倒不正常了。

   瘟疫过后,仲逸如期来到翰林院,袁炜便差人来婚事,看来袁若筠果真对他了那晚的事儿。

   只是,不知她是怎么的。

   到婚事,凌云子来到袁府,起早年间曾为仲逸与仲姝定下婚约,只是二人不宜早婚,不曾想到逸儿与袁家结亲,故此,之前也没有告知袁炜。

   如今,仲逸要与袁若筠成婚,这才不得不起仲姝的事。

   时间紧迫,二人只得另行商议,袁炜之见:先为仲姝与仲逸完婚,但不得让更多人知晓,尤其是礼部。

   凌云子笑道:此事,我自有安排,绝不会让袁大人为难。

   如此一,袁炜也只得答应:仲姝毕竟有婚约在先,不能不认。但袁若筠的事儿,绝不能再拖下去了。

   一边是袁炜,一边是两个弟子,即便是凌云子,也只能择一而选,他选择的是后者。

   很明显,按照这个法,仲姝婚约最早,宋洛儿成婚既成事实,即便袁若筠,即便礼部尚书的袁炜,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名分这东西,不讲究不行,真要讲究起来,麻烦的不止一点点。

   身为礼部尚书,袁炜原本想着让仲逸休妻宋洛儿,之后再娶袁若筠,仲逸则死活不允。

   仲逸的理由很简单:当初在蠡县时,他与洛儿一曲琴音定终身,两情相悦,断断没有休妻的道理。

   否则,真成陈世美了。

   原本正为此事犯愁,谁知遇到仲姝早有婚约之事,袁炜再也不动别的心思了。

   虽是一万个不悦,最后还是答应了,但心里却还是打了结,怎么着,都觉得不舒服。

   结亲之事传开,大家的热火朝,袁炜表面回应一二,但不免唉声叹气,即便面圣时,也有些心不在焉。

   锦衣卫将此事禀告皇帝,朱厚熜想了想,决定替这位礼部尚书挽回一些颜面。

   很快,朝中又有了新的法。

   “听了嘛,仲大人与袁府千金成婚,圣上御赐对联一副------百年好合,另有锦缎数匹、玉璧一对,万般荣耀、万般荣耀啊”。

   “袁大人深受恩宠,仲大人果真来头不……”

   ……

   呵呵,有了这道荣耀,袁炜这位礼部尚书,总算可昂首阔步、满面春风了。

   皇恩浩荡啊。

   如此一来,关于袁若筠的名分,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世上有妻妾者居多,但能得到圣上恩赐,却不是人人可为之。

   即便朝中文武,能得此荣耀,也绝非易事。

   入仕数十载,袁炜这个礼部尚书,也知足了。

   对仲逸而言,师父的安排自不能违背,既与师姐‘早盈婚约,自然要遵从礼数,而与洛儿的婚事既成事实,这也是毋容置疑的。

   不管怎么,皇帝这次帮了大忙:此举令袁炜大为高兴,只要他老人家高兴,众人都跟着高兴。

   在仲逸看来,能让袁炜顺心,是最令他欣慰的。

   再次感谢这位皇帝了,谢恩的折子,定要好好写。

   …………

   宋洛儿收到来信后,带着儿陆一凡,随陆岑夫妇一起从扬州启程。文泰特意派了两名随从一路护送,已安全抵达。

   陆本佑年事已高,仲逸与袁炜之女成婚,席间少不了朝中文武,因当年陆家庄之事,他便继续留在扬州,与文泰一起饮酒对弈去了。

   京城这边,怕是要忙一阵子了。

   婚约有了,婚书有了,在凌云子与陆岑夫妇的安排下,仲逸与仲姝完婚。

   为免是非,婚礼在宗武府上举校

   以兄长之名,为阿妹完婚,家人皆已来京,宗武安排府中其他人:回各自家中暂住几日,顺便,他又将宅院修葺一番。

   林姚姚虽怀有身孕,但婚礼前后,极为热心,忙的不亦乐乎。

   阿嫂嘛,理当如此。

   凌云山卫缨夫妇,卫展、阮怀若、章苏皆奉命前来。

   穆大娘来到京城后,与儿子公孙散孙儿公孙槐一起住,一家让知消息后,全部前来。

   穆大娘年事已高,听力不太好,她老人家能亲自前来,足见当年的启儿、姝儿、逸儿,在她心目中的位置。

   按师姐与师父的意思,除这些人外,不再另请他人,包括仲逸在翰林院的同僚。

   樊文予以私交之名亦来道喜,仲逸特意叮嘱他:不要向外人提起,尤其衙门那些同僚。

   樊文予的叔父与凌云子有故交,他自然知道这一层,只是见面还不忘打趣道:“这么大的事儿,连我这个做兄长的都瞒着,等李序南回京后,看我二人如何罚你?”。

   若一当铺老姜头与地瓜备虽没有前来,但他们备好一对玉鸳鸯,做工巧妙、打磨精细,绝对上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