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略

第436章 这对兄妹不一般

大明略 南宫草堂 2587 2024-05-30 14:24

  “回仲大饶话,女子不崇拜任何人”。请百度搜索看最全!!

   陶家姑娘确实语出惊人,面对翰林院的侍读,依旧处惊不变。

   此举,或是因他们压根不知道,翰林院到底是何地?那怕是内阁、皇宫,描绘的再神,对百姓来,也只是一种想象而已。

   当然,高人不一定要在高处,若她见识非凡、非寻常,也不得而知。

   这一刻,身为老爹的陶老头儿,却有些坐不住了:女儿为何也一反常态?

   仲逸却来了兴致:“哦?姑娘何处此言?”。

   略顿片刻,陶雯儿微微前道:“无论帝王将相、巨贾名匠、圣人贤者,同一件好事,因人而异,换做他人,可做的更好,同一件坏事,换做他人,或许做的更糟,反之亦然……”。

   末了,她竟了一句:‘女子认为,大凡有成之人,起初,往往被迫所致,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非情势所迫,则结果大不相同,事在人为,重在‘事’,而非‘人’……’。

   如此高论,简直令人醍醐灌顶。

   莫一读书之人,是翰林院的侍读,仲逸也不得不对这个叫陶雯儿的姑娘------刮目相看。

   这个女子,果真不一般。

   仲逸不由的问了一句:“陶姑娘,那你,若非形势所迫,你最希望什么样的生活?”。

   如此一问,陶雯儿更是语出惊人:“大人身为翰林院侍读,女子一介平民。对大人而言,出入宫殿是为日常,而我等百姓,恐怕平生也难见知县几面,对‘生活’二字,岂能同一而论?”。

   “反了,反了……完了……完了”。

   陶老头简直要哭了:“雯儿,在仲大人面前,好好背诵一段诗词,为你兄长做个榜样,好不好?”。

   父亲如此一,陶雯儿竟然跪了下来。

   不知何故,身为兄长的陶朔,也跟着跪了下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仲大人在这边,拜我干什么?”,陶老头连连谦让,竟不知如何是好。

   仲逸见状,也不得不起身了一句:“二位快快请起,读书饶事情,不要动不动拜……”。

   陶朔正欲起身,陶雯儿却依旧动也不动。

   今日,她有话要。

   “仲大人误会了,你身为翰林院侍读,是为朝廷命官,女子已经施过礼了”。

   陶雯儿转而向陶父道:“我这一拜,是为爹爹”。

   这一,一旁的陶朔,也再次乖乖跪在那里。

   “爹,今日,在我们陶家的是翰林院侍读,年轻的仲大人,孩儿有些话想,也请仲大人评评理,看看到底可行否?”。

   见无人制止,陶雯儿继续道:“父母之命,本不能违,但父母之心,应深深体会之。

   无论读书,亦或功名,无非是为不负一生光阴,若将读书视为毕生所愿而舍弃其他一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旦读书不成,生活也将成为‘下品’,何其可悲?”。

   话倒这份,也只能起老爹当年之事了。

   陶雯儿鼓足勇气道:“爹,你看看,这位仲大人也二十出头,能榜有名,但若一直到五十岁,还考不呢?那一生岂不是……”。

   咳咳,陶老头儿不由低头看看,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时,陶朔也前道:“爹,妹的对,论穿山越岭,无人能得过我,至少在我们这一带。论读书之聪慧,那些举之人也不及妹,技有所长、而各有所长而已,为何只有读书一把标尺?”。

   末了,他特意补充了一句:‘当然,爹爹才是最伟大的,我与妹虽不能榜有名,但一定孝顺老爹,一家人整乐呵呵的,有何不好?咱们又不缺衣少食……’。

   兄妹二人一番苦口婆心,无非是想明一个道理:除了读书,还有很多种活法。

   好在,最后这句,还是为陶老头挽回几分颜面。

   “仲大人,求你句话,在我们村,无人可服我爹爹,既是翰林院的侍读,你的话,他一定会信的”。

   陶朔见爹爹正低头叹气,他便起身向仲逸附耳道:“仲大人,我爹年事已高,不要再『操』心读书之事啦,我山捕猎、下河『摸』鱼,带他看看山山水水……,请仲大人帮忙劝……”。

   一番孝心,孩子的没错。

   只是如此一来,原本打算劝儿子,陶老头儿反被儿子劝了。

   屋内一阵沉默,所有目光都聚在‘仲大人’身。

   “陶老伯,若我这个翰林院的侍读:‘这两个孩子的没错’,你信吗?”。

   仲逸叹了一句:“一个好孝子是福分,未必不如一个只会读书的才子啊”。

   哎……

   这一声长叹,结束了陶老头数十年的“心愿”。

   这时,仲逸缓缓起身,那叫一个如释重负。

   这样的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

   “仲大人,方才听你初来福建,对我们这里的地形自然不熟悉”。

   陶朔笑道:“若大人想真正了解这里的一草一木,草民愿做向导”。

   ‘不劳,不劳,朝廷已为本官派了向导,他们对这里也十分熟悉’。

   仲逸连连推辞:“你还是在家好好照顾令尊大人吧”。

   嘿嘿,陶朔淡然一笑:“你那些军士啊,他们只识得大道,知道路该怎么走,但这崇山峻岭里的门门道道、山山水水,他们不得而知了……”。

   末了,他望望陶老头:“若仲大人准许,草民也好顺便为我爹抓几只野味来下酒,大人不嫌弃,再来陶家喝一杯,如何?”。

   这个?

   “仲大人,这话不假,儿倒确实是个好向导”。

   陶老头苦笑道:“如果能跟着仲大人,那怕沾点读书饶气息,也不是什么坏事”。

   既然老头儿都发话了,仲逸也只得应了一句:‘好吧,看在解真、解宝的份,岂有拒绝的道理?’。

   “多谢仲大人成全,草民定不会让大人失望”。

   陶朔似乎领了军令,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以后不要草民草民的,本官虽你年长几岁,也差不了辈,叫我仲大哥吧”。

   仲逸微微点点头:‘时辰不早了,早点歇息吧’。

   “好的,仲大人”。

   陶朔不由一笑,急忙摆摆手:‘哦,不不不,仲大哥……’。

  喜欢大明略请大家收藏:(www.xs4.cc)大明略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