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209章 浑水摸鱼

中唐之潜龙在渊 秋予岸 2133 2024-05-30 14:26

  新都县,县衙大堂。

   “足下能果断弃暗投明,真乃社稷之幸,百姓之幸!”杨错端坐在堂中主位,拱手向新都令施了一礼,恳切地说道。

   小半个时辰前,随着陇右军控制住四面城门,新都县的归属正式发生变迁。

   山南军与剑南军的战事的发展,杨错无时无刻不关注着。

   由于成都以东地广大区域已被乔琳的情报网几乎完全控制住,要探知、传递战情可谓轻松异常。

   这使得杨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到战局地变化。

   两日前,崔宁突然传回一个消息。

   山南军一举突破合江,更几全歼守军,并顺江北上。

   得知这个消息,军中诸将,包括杨错和安思霖都大感震惊。

   合江的战局此前一直处于僵持状态,山南军虽实力占优,但面对坚城和沙场宿将也无可奈何。

   安思霖甚至和杨错打趣,除非陇右军从背后策应,否则山南军恐怕永远无法突破合江。

   但没有想到,安思霖的戏言说了没几天,山南军居然就攻占了合江。

   仔细商议之后,杨错和安思霖皆认为山南军必是施展了什么奇谋,而绝非采用强攻的方法,才得如此迅速地攻克合江。

   具体是何奇谋,却无法可知,毕竟没有更加详细的情报可供分析。

   无论如何,杨错对这位施计者的谋略倒也是佩服不已。

   山南军这惊人的进展,使得整个战局完全变化。

   根据先前所得情报,曾有近万兵马离开成都北上,若杨错所料不差,这支剑南军应当是准备去迎击严震的大军。

   如果当真如此,成都的军力恐怕就很有限,如果再被占据绝对优势的山南大军包围,能够坚持多久,想也知道。

   即便是杨错自己,遭遇那般困境,也定然是只能徒呼奈何。

   在战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后,陇右军的策略自然应当进行调整。

   先前只需稍做姿态,佯攻即可。

   在大局将定地情况下,反而必须积极一些,表现出陇右军策应山南军的诚意。

   而且于“混水”中,摸些“鱼虾”,也算不枉此行。

   打定主意之后,我杨错与安思霖及军中诸将经过仔细商议,决定实施三路齐进之策。

   第一路,由杨错率精兵出松岭关向南夺取绵竹,再下睢县,兵锋直指成都。

   第二路,哥舒曜率军自松岭关向西横扫,以为中军疑兵。

   第三路,传令田神功不必留手,自白马关向西横扫,收复汉州其余地区。

   随杨错同行的是韦皋的无当飞军,以及高崇文、贾耽的两曲士卒。

   大军此前一直“怠工”,现在正式出击,便如出山猛虎,攻势迅猛。

   很快,夺下汉州,一路孤军深入直接抵达新都城下。

   由于剑南军如今兵力相当空虚,其中大部还被用在合江和成都的防御之上,故而新都县内的防卫军力非常有限。

   新都令虽有心固守,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困守小城等死。

   最后,其实已经不需要陇右军攻城。

   随杨错同行的乔琳主动请缨,道要入城劝降新都令。

   杨错担心他的安危,不愿让他风险,但他坚持要如此去做。

   幸好,事情的进展还算顺利,乔琳以往日旧情和新都百姓的安危,成功地说服新都令开城投降。

   “杨将军客气,我愧不敢当!”新都令急忙起身,躬身向杨错回了一礼,面色羞惭地说道,“哎!我只是一介背主之臣罢了!”

   新都令的话语中,丝毫没有献城归附后的邀功之意,只能听出发自肺腑的惭愧。

   杨错站起身来,朗声笑道:“足下虽有大才,适才之语我却不大赞同!我敢问足下一句,在足下眼中,这‘主’究竟是天子社稷,还是他郭英乂?”

   新都令也不是笨人,自然可以轻易地听出杨错话中的意思。

   而且在现今之世,恐怕还没有几位士人能够抛却大唐。

   果然,新都令神色不断变化,做了非常复杂的思想斗争后,无奈地叹了口气。

   见新都令的神色变化,杨错与下首的安思霖相视微微一笑。

   “踏踏踏……”

   急促的脚步声后,崔宁走进大堂,面带“奇异”的神色,笑着说道。

   “大帅,有大买卖上门了!”

   “崔将军,什么买卖?”杨错精神一振,隐约猜到了些什么,顺着崔宁的话饶有兴致地询问道。

   “末将派出探哨的兄弟刚刚回报,有一支人马正朝新都方向而来……”崔宁看了一眼新都令,嘿嘿一笑说道,“那支人马似乎是刚从成都逃出来的,里面有不少文士,还有许多家眷。”

   “难道成都已被攻破?”安思霖眼中精光一闪,迅速反应了过来,看向杨错。

   “恐怕是如此!”杨错点了点头,拧眉思索起来,“不过,张献甫的动作还真是快呀。”

   年前,郭英乂曾据梓潼抗击张献甫大军两月有余,最终城全敌退、大获全胜。

   没想到,时隔不到一年,再面对张献甫,郭英乂居然连五天都守不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