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8章 攻敌必救

中唐之潜龙在渊 秋予岸 2131 2024-05-30 14:26

  风骑大军在震耳欲聋的轰隆声中飞驰在平原上,速度不断加快,卷起的冲天烟尘遮蔽了天空,如血的残阳变的模糊起来。

   距离越来越近,郝玭的鹰眸迅速地扫过前方,又大声与左右两翼的第二曲和第三曲统领喊了几句话,对战场的态势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曲,左翼抄击叛军后阵!”

   “第三曲,右翼抄击叛军后阵!”

   “第一曲,跟我来!”

   “诺!”战意沸腾的应诺声响彻平原。

   庞大的骑军集群在极短的时间内一分为三————左、右翼集群各三千骑兵分别脱离本阵,在各自统领二人率领下向两翼散开,避开正在激战之中的主战场,如两把锐利的尖刀直插史朝义所在的后阵。

   郝玭自己则亲领擅长骑射的风骑第一曲直冲向前。

   距离拒马车阵还有不到百步时,郝玭中气十足的怒吼冲天而起:“统领,你左我右,攻入车阵后,两翼游击!”

   “诺!”风骑第一曲统领慨然应命。

   奔腾的骑兵狂潮再次分流。

   骑兵一分为二,从车阵的狭窄通道狂啸而入。

   “传令,撒出战斗!”

   “骑军殿后,步军交替掩护,向宛城方向撒退!”

   当斥候把风骑军分兵进击的情况急报而来时,史朝义已经猜出郝玭的意图……

   抄击后阵,攻敌必救!

   顾不得感叹郝玭目光的锐利,史朝义已知此战再无胜算。

   而且若不能尽早退出战斗,如许季常所说,非但新安方面可能会有危险,这里一旦被风骑军缠死,恐怕想退也难。

   “呜……呜……!”号角声冲天而起。

   “撒,撒,撒出去……”虽然不知史朝义那里的情形如何,但骆悦却知道命令绝不可违背。

   而且,风骑军的攻入,也确实对叛军骑兵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杀!”长枪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以快至骇人地步的速度将一名叛军都尉咽喉刺穿,随后又不带一点血痕地抽出。

   短短几息时间,长枪下已经添了数十条亡魂,光明铠已变的殷红,在血样的余晖下,郝玭那不算魁捂的身躯,显得杀意凛然。

   平原上烟尘飞扬,借着晚风冲天而起,遮天蔽日,似是生出一层簿雾。

   西垂的残阳逐渐落下地平线,最后一丝血色余晖,将杀戮的战场衬托的更加萧瑟。

   血战仍在继续,但战场的态势却已无可改变地发生了逆转。

   自风骑军加入战斗的那一刻起,史朝义已知此战再无胜算,而且甚至连后方的新安都有可能被偷袭。

   终日打雁,反叫大雁啄了眼!这便是史朝义心中的感受。

   原本有心算计对手,反被对手用同样的计策反算计了一把。

   史朝义清楚,之所以会被反算计,正是因为自己最大的软肋已被对手抓住。

   粮草不足,难耐久战!

   但是,史朝义毕竟不是一般人。

   知道自己中计后,他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反应——脱离战斗,赶紧撒回新安重整军势。

   “杀了史朝义,杀了史朝义!”第二曲统领郝城打马飞驰,锐利的眼眸直直地盯着远处的深蓝聱旗。

   那是史朝义的帅旗。

   曾跟随郝玭多次与史朝义交锋,郝城不甚费力地就认出了那面聱旗,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叛军后阵只有一部预备队,加上阿史那承庆的狼牙禁卫,总人数也不超过六千余人。

   而参与突袭叛军后阵的风骑军二、三曲,就有六千余骑。

   这让郝城看到了希望。

   风骑二、三曲是绕过主战场,直接奔袭叛军后阵的,主战场上的叛军主力在短时间内无法撒出来。

   以风骑军攻击数量相同的叛军步卒,优势是绝对性的。

   “吹号,告诉第三曲,轮流交叉攻击,全力袭杀史朝义!”郝城声嘶力竭地对身后的号角兵呼喝道。

   “呜……!”激昂的号角急促地响起,直冲云霄。

   听到从东面传来的号角声,第三曲统领冷峻的表情没有一点变化。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热意,猛地将手中长枪高举向天,厉声怒喝道:“跟上我!”

   几乎在同时,奔驰在左右两翼的两曲风骑军,如同遭遇障碍地洪流瞬间转向。斜向以钳形之势,向缓缓北撒的叛军后阵狂攻而去。

   “杀!”郝城将手中长枪凌空虚刺一击,劲气十足地狂吼道。

   大地在剧烈地颤抖。

   包括在史朝义本人在内,叛军后阵的每一个人都能感觉自己的心脏随着地面而疯狂地颤动。

   六千余风骑军如惊天骇浪一般,排山倒海狂推而来。那狂猛的势头,无人能不动颜。

   数千把细长战刀摆出了劈砍之势,刀如山,刃如林,将要消失的血色余阳映照在明亮的刀身上,反射出耀眼的血光。

   乍看上去,便如同刚从血水中洗出地一般。

   “停止后撒,列阵,先挡住这一阵!”一看眼前这情形,史朝义已知再继续撒退下去。

   恐怕在主力大军从主战场退出来之前,后阵这几千人就会被冲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