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第四百四十八章 吕不韦说卫君角!即将到来的风起云涌!

  一时间,满朝噤若,卫国也有十几万大军啊。

   为什么说陈卫的地利位置更让楚国惧怕呢。

   秦楚的版图,在秦国司马错攻打了巴蜀之后,由巴蜀出兵,在楚怀王时期,秦国占领了原本属于楚国的商於地区,从而一举占领了整个蜀地。

   蜀地和楚国接壤可为什么后来就没战事了?楚国也放心,秦国也放心,所以三十年都没战事。

   这就是巴蜀的特殊性。

   巴蜀本是一个围绕的平原,号称天府之国。

   但这个地区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若是从巴蜀去中原,只有两条路。

   因为巴蜀是被大山环绕,若要出去,要么北上,只有一个小小的缺口,过了这个缺口就可以去秦国。

   这个缺口有一个名字,叫汉中。

   所以只要用大军牢牢的占了汉中,整个巴蜀,北方以下,就高枕无忧了,至于里面的平原,安心发展,多的是粮食。

   另一条路呢,就是往东,又是一个缺口,也就是商於,楚国占了商於才能去打巴蜀,可是商於被秦国占领了,秦国所有的兵马只要驻守一个汉中,一个商於,整个蜀地就是全天下最最安全的地方,因为被山围着,除非继续南下很远,才是蛮族。

   这就是历史上为什么刘邦占领了汉中和商於,就麻痹了项羽。

   也是后来为什么刘备,拼命了也要占汉中和商於。

   只要占两城,就拥有三分之一的天下。

   商於往东是哪里,就是荆州!

   而现在的荆州就是陈郢。

   等于秦国在商於布下了大批人马,楚国在荆州布下了大批人马。

   你奈何不了我,我奈何不了你。

   大家就相安无事。

   这就是为什么,秦楚一直在巴蜀接壤,却没战事的原因。

   相互都不怎么好攻。凭空损耗国力。

   但陈卫就不一样了,陈卫在楚国的正北方,拿了陈卫,巴蜀和陈卫的兵马就可以同时攻打陈郢。

   等于将国都给卖了。

   魏安厘王顿时坐不住了,因为他想起了一个人,道:“你是说,卫元君!”

   龙阳君点点头道:“不错,比起韩国,卫元君本就值得信任,秦国的兵力,若是倾巢而出,即便能胜韩魏联军,但一定会被其他各国所渔翁得利,如今韩国于我魏国不肯相交,那我魏卫联军,也一样可以迫使秦国退兵或者僵持。”

   龙阳君的一番分析,让整个魏国的朝臣们顿时生出了希望。

   魏卫联军,秦国不是打不赢,是现在的秦国,就算打赢了,也会被其他各国趁虚而入,秦国是不会冒这么大险的,断送了他百年的积蓄。

   而卫国确实是值得信任。

   十几年前,魏安厘王把当时的卫国君主给废掉了,然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后一任卫国的君主,也就是卫元君。

   可见魏安厘王的手段和野心。

   实则,整个卫国就于魏国的关系如今就像韩国和秦国的关系一样。

   但是,毕竟卫元君现在老了,国事都交给了卫君角,论血缘,才十几岁的卫君角还要叫魏安厘王一声祖父。

   但是,两人却连面都没见过,谈到亲情那是无稽之谈。

   卫元君老是老了,但毕竟还有余热,如今更是魏国的救命稻草,魏安厘王顿时不在犹豫道:“龙阳君,你速速去卫国,拿着寡人的国书,让卫元君派兵救援,这件事事关我魏国的生死,不得有误,交给其他人寡人不放心,这最后,还是靠你了。”

   见到魏国的困境出现了转机。

   就连魏安厘王也想不到,当初自己废了的卫国,如今还能帮助到魏国。

   群臣也是纷纷长舒一口气。

   龙阳君此时肩膀上扛着是魏国的生死,知道不能退却。

   顿时稽首道:“大王放心,臣一定不负使命。”

   看着龙阳君离去的背影,魏安厘王心中出现一阵不舍,顿时一阵头晕目眩,昏迷了过去。

   惊得满堂朝臣大呼起来。

   ……

   龙阳君怀揣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去卫国的路途。

   曾经的卫国国都也就是朝歌。

   也就是秦国念念不忘的朝歌城,如今王翦大军已经抵达了南阳,可谓兵临朝歌也不为过。

   从朝歌东行两日,便可抵达如今卫国的国都濮阳。

   两日后。

   濮阳城中的太子府,吕不韦已经正在和卫君角坐在了一起。

   吕不韦看着年轻的卫君角,微微点头。

   宴席上。

   卫君角半点没有因为吕不韦如今不是秦国的丞相而有半点不敬。

   要知道,吕不韦本就是卫国人!

   和商鞅,吴起一样,皆是卫国的英才,吕不韦的大名,天下谁不知道,权威赫赫的吕丞相,长信侯,就是卫国的国君,都远远不如,卫君角稍稍稚嫩的脸上充满了敬意,道:“丞相能够莅临濮阳,真让本君倍感荣幸,本君敬吕丞相。”

   吕不韦笑道:“丞相之名,卫君不可再提,如今吕不韦已经是戴罪之身,本欲前往雒阳,却转道来此,想要一见故土,免得等到落入黄土还心存遗憾,今日能见到卫君风采,我吕不韦也是甚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