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蜀臣

第64章 断道

蜀臣 茶渐浓 2161 2024-05-30 14:29

  客观不利,从不因人而异。

   于滚滚浓烟中,马忠虽顺势突破塞道的防御工事,然而亦无法顺势掩杀突入叛军的营寨,扩大战果。

   是故,他在朱褒率军退归营寨后,便止军攻势。

   转为让士卒们清理火势以及路障等,静候道路彻底通畅了,再发动攻势。

   然,朱褒却是不想再战了。

   并非是他无力再战。

   被朝廷大军趁浓烟袭来时,他见无法抵御,便勒令各将率呵斥兵卒归去营寨内扼守。

   兵力仅损失了三百有余。

   且几无临阵战死者。

   至于是为何损员,或掉队被俘了,抑或是趁混乱之际逃亡了,无人知晓。

   而是他觉得,毫无意义。

   双方兵力相较,朝廷讨伐军更众,他无险可守,胜算不大。

   另一,则是于此处倾尽嫡系兵卒,与马忠决一死战,胜了亦损失不小。哪怕损失一半兵卒,他日后都难以压制牂牁诸县的蛮夷部落。

   只是两军对垒,谁都无法来去自如。

   他有心退兵,又担忧出了营寨后,马忠会趁机大举遣精锐突阵,演变成为双方不死不休的短兵相接。

   因而,他思得了,金蚕脱壳之计。

   先频频遣几部士卒,修缮营寨外围的防御,做出死守的姿态。

   暗地里,却是偷偷让心腹部将,携辎重粮秣等物,趁着夜色先行南下。待无辎重拖累行军速度后,才纵火焚了营寨阻止追兵,率军倍道撤兵。

   并且亲自领了精锐断后。

   马忠见火光起,又得闻斥候声称朱褒退兵时,并未携带辎重后,略作思绪,便了然其中缘由。

   亦无被朱褒于眼皮底下走脱的懊恼。

   毕竟,他本也不指望,能于此临阵诛杀朱褒。

   按原先与郑璞商议的定计,遣了两千士卒随尾追去,便转军往且兰县,安抚牂牁北部诸县的黎庶人心,以及肃清蛮夷部落趁势作乱了。

   追击之初,两军距离将近六十余里。

   如此距离,在山脉纵横的牂牁郡行军,需要一日方能追上。

   然尾随的朝廷讨伐军,乃是轻装追击的,辎重粮秣所携并不多,距离亦日复日缩短。

   仅十日,便缩减为十余里。

   若有变故,汉军抛下辎重急行军,无需一个时辰便短兵相接。

   且此距离尚在缩短中!

   亦让朱褒心绪大为焦虑。

   若归师而战,两军兵力相差无几,且朝廷讨伐军无论士气,还是战力都更胜一筹,胜负在两可之间。

   既是胜了,亦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沿途设路障,又会极大拖延自身前往南部句町县的时间。

   不战,自身所携辎重太多,亦舍不得扔掉,速度确实快不起来。

   思来想去,索性分出少数兵卒,再次携粮秣辎重先行,自身仅率一千五百人殿后,每每逢险要之地便落下营寨,顺势设些路障或破坏道路,拖延追兵二三日,再急行军赶去会合去粮。

   如此做法,虽也无法摆脱追兵,然却能极大减缓被渐追渐近的窘境。

   且待到了牂牁河畔,便无须担忧追兵了。

   他早在对岸备下了接应的舟船,可径自横渡而去,而追兵伐木竹造筏,可须不少时间。

   再者,“兵半渡可击”!

   他只需于对岸留下一股兵马,量追兵亦不敢横渡而追来!

   尤其是,渡津将近。

   一路且行且停,他已逆着牂牁河往上,行军了五日,再穿行前方突兀拔起的断陵崖,只需三日便可横渡。

   且,此处断崖,可通行的道路,颇为逼仄,亦是防守的佳地。

   只需留在此地落营,堵道三五日,便可摆脱追兵了。

   然而,可惜了。

   当他让粮秣辎重先行通过逼仄道路,自身尚未来得及落营时,变故突生!

   一支鸣镝,尖锐且高亢,刺破了苍穹!

   一股浓烟,于断崖之上怒冲而起,直达天听!

   倾之,便是阵阵闷雷声,响彻天地!

   只见那断崖之上,无数山石与长木以及荆棘条,顺着陡峭的山壁犹如雪崩般,挟无可匹敌之势,席卷而下!撞碎的山屑、裹挟的泥土、卷起的尘埃,犹如被激怒的上古异兽,带着戾气及睥睨八荒之威,咆哮而来!

   瞬息间,将那逼仄的山道中段,平地垒起两丈有余!

   亦将护送辎重粮秣的先行叛军,与朱褒亲自率领殿后的一千五百士卒,拦腰截断!

   首尾不相顾!

   断后叛军阵内,士卒们猛然迸发的悲恐,滇马的惊鸣,各级将佐的暴怒呵斥,种种声音混杂震耳欲聋的喧哗,让人绝望无比。

   被受惊滇马厥下地壤的朱褒,在山石土木落下时,双眼刹那间极度充血,仅剩下灰色的眼眸点缀在一片赤红中。

   旋即,眸瞳又极度凝缩,惧色不断吞吐。

   那记刺破苍穹的鸣镝,可不仅仅是下令让伏兵断道!

   他的身后十余里,尚且有两千追兵!

   急行军而来,无须两刻钟!

   两刻钟!

   他麾下士卒,焉能清出道路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