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413章 刘敏(4) shuhaige.net

章献明肃皇太后 十里木樨林 2105 2024-05-30 14:29

  真宗皇帝听说八百里加急报来敌情塘报,即命枢密使王继英出殿召唤使臣进来禀报。

   王继英诚惶诚恐地应答过,带了几个人小跑着向垂拱殿外面赶去。

   站立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全都面面相觑——八百里加急送来边关塘报,那就说明辽军又在犯境了。

   宋太宗的“雍熙北伐”失败后,辽军不断地犯境;消息一传至汴京,汴京城的官民全都如惊弓之鸟;尤其是大将杨业被辽军擒获绝世三日离世的噩耗传来,京城百姓更是如丧考妣;泪声不断。

   刘敏目视着朝堂上瞬息间肃静起来的氛围,心中真是五味杂陈。

   朝堂上紧张的空气有凝固了感觉,即便一苗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响声。

   刘敏嘘叹一声,对宋太宗生出一种无尽的埋怨:无德无能的蠢材,野心勃勃地谋取了皇权;但把整个国家搞得上下不安,犹如脱兔;如何是好!

   没错,好大喜功的宋太宗坚持“雍熙北伐”造成的恶果;恐怕短时间是难能弥补上来的,朝廷内外无论是官吏还是百姓;一提起辽军犯境全是谈虎色变,看来必须要有一场作战的胜利来安抚军民的恐辽情绪。

   宋真宗登基没有几天,边关传来紧急塘报,八成是辽兵犯境;在这关键时期,恐怕只有刘敏才能扭转日益颓败的局势。

   我们先按下刘敏不讲,来说王继英这个人吧。

   王继英不会打仗,却频繁升官一直到枢密使;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葩。

   王继英本是一个奴仆,能连升八级成为权柄在手、掌管朝廷军事的枢密使,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宋真宗的潜邸旧臣。

   北宋一朝的潜邸旧臣是政坛上非常独特的一股政治势力,皇帝登基之前的亲信故旧:包括师傅、属官、侍从乃至奴仆,新帝登基后大都会受到重用。

   潜邸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并非北宋一朝的发明,秦汉时期便就开始了。

   西汉初期周勃、陈平等人诛灭诸吕后,迎请代王刘恒进京即位成为汉文帝。

   汉文帝入驻未央宫的当夜,即任命亲信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

   任命将军张武为郎中令,负责保卫皇宫安全。

   依靠潜邸旧臣,汉文帝用最快时间控制住京城要害部门;稳定了局面。

   这种重用潜邸旧臣的做法在历史上沿袭了很久,乃至于现代社会依旧没有绝迹。

   潜邸旧臣活跃于北宋政治舞台,在宋太宗、宋真宗两朝表现最为突出。

   赵光义任开封府尹15年,期间韬光养晦,培植亲信力量,日后得到重用的官员达40余人。

   宋真宗的潜邸旧臣,除了他担任亲王、开封府尹、太子时期的亲随20余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宋太宗亲自物色、选派,自太宗朝沿袭下来的,如李沆、毕士安等。

   宋初,科举制逐步趋于完善,国家通过科举选拔了不少人才;形成文官系统的骨干。

   但科举取士以文臣为主,跨马征战还是要靠久经沙场的武将;赵光义对赵匡胤时期的将领并不信任,很少赋予他们重任。

   作为军队指挥中枢的枢密院基本上重用潜邸旧臣,如石熙载、柴禹锡、弭德超、王显、赵镕、周莹等人。

   到了宋真宗时期,开国之初的禁军宿将皆已老迈,不仅枢密院,连统兵作战的禁军高官也清一色换上了潜邸旧将,如傅潜、王继英、王超、葛霸、张耆、王继忠、王能、戴兴、桑赞、陈兴、许均等人。

   这些人大多不学无术,胆小怯战,贪功诿过,一个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是凭借与皇帝的特殊关系,短时间内纷纷平步青云,窃据高位一般人也左右不了。

   而那些披肝沥血征战沙场的将领,如荆嗣、杨延昭、折惟昌等名将只能屈居人下,壮志难酬。

   人常道大宋天子“与士人共天下”,不如说是“与家奴共天下”。

   王继英是开封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寄育在外祖父家。

   大概是因为家里太穷了,王继英“少从赵普给笔札”,少年时便跟随赵普做铺纸研墨、收拾书房一类的杂事。

   王继英生于公元946年,按时间推算,他到赵家应是陈桥兵变前后;赵普还没有显达。

   乾德二年(964年)赵普升任宰相,至开宝六年(973年)因雷德骧、雷友邻父子弹劾而罢相,被宋太祖贬出京城,期间王继英一直追随赵普。

   此时王继英已27岁,算是赵普的亲信随从了。

   赵普为相期间竭力打压开封府尹赵光义的晋邸势力,与赵光义矛盾很深。

   不少人认为赵普被弹劾罢相,是出于赵光义的暗中指使。

   赵光义即位以后,对赵普曾起过杀心——赵光义对赵普说:朕几欲杀卿。接连而来的迫害很可能会接踵而至。可以想象,此时赵普自身难保,新朋故旧包括身边的仆从们纷纷作鸟兽散。

   惟有王继英还是像以前那样恭敬地侍奉他,这一点很是难能可贵。

   论才智,赵普不愧为大宋第一宰相。因为担心随之而来的****,赵光义即位以后,赵普马上上书要求回京,被任命为无职无权的太子少保,比外放时的职务还要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