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再起

第1236章 战略

大唐再起 飞天缆车 2119 2024-05-30 14:30

  孙钊的话,都是老生常谈的。

   每一次的两税会议上,就他管理财政的话最多,也抱怨最多。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习惯了,自动屏蔽。

   “北庭都护府,已经彻底平定了党项人,李光睿枭首,斩杀杂番万人,俘虏万人!”

   李淮轻声汇报着战争进度,解释道:“河套地区已经安定下来,所以不需要再支出了。”

   “那便好!”孙钊点点头,施施然道:“银夏地区,已经被赵赞拿下,对于其的奖励,以及对银夏四州的处置,不知陛下何意?”

   “赵赞?”

   李嘉眯着眼睛,对于这个不知多少朝的老臣,颇有些陌生,思量片刻后,说道:“银夏四州,再加上永安军三州,七州之地,就设置个宁夏府吧,治在银州。”

   “赵赞,就充任宁夏军都司总兵,知府的人选,以及转运使等人选,政事堂琢磨一下吧!”

   “诺!”孙钊连忙应下。

   “如此,北方岂不是有了十二府了?”

   李嘉惊叹道。

   添加了甘肃府和宁夏府,北方的地盘不断地扩大,逐渐接近十三府的南方。

   “陛下,陇右府,着实小了些!”

   邓斌发言道:“朔方军,通远军,四州之地,不过一府着实太少了些。”

   “少?又不是本来就少的?”

   皇帝轻声道:“陇右地区,基本上就被党项人和吐蕃人占据了,朔方下面的兰州,青海湖地区,那么广大,让郭守文莫要给我歇着,不将这一片占据,还等什么?”

   “设州县,将这些地方恢复盛唐旧土,诺大的陇右府,不就来了?面积的话可不比内地的少,缺人的话,就迁徙过去!”

   皇帝一锤定音,让宰相们无语了。

   得,本想是把陇右府裁撤,节省一笔开支,谁知道竟然又多了个战争的用项。

   孙钊摇摇头,对于邓斌无语了。

   不过,李嘉想到这里,终于注意到了青海地区。

   也就是以前的吐谷浑,如今属于吐蕃人的地盘。

   在前唐,鼎鼎大名的薛仁贵,在大非川之战大败,从而让河西走廊地区岌岌可危。

   如今吐蕃王朝崩了,此时不把青海拿回来,何时去拿?

   “正当其时也!”

   皇帝突如其来地惊叹,吓了大家一跳。

   此时,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真正的关键时刻。

   吐蕃王朝崩溃了,党项人崛起时,大理势弱,西域的喀喇王朝大肆用兵。

   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如果再不进行大规模的扩展的话,后来就会越来越难,北宋,就是这样坐失时机的。

   “朝廷提出三百万石粮食出来!”

   李嘉看着宰相们,郑重其事地说道:“在西北地区,大规模的屯粮,未来几年,朝廷的重心将转向西北!”

   “青海,西域,河西走廊,这三块地方,将是重要的用兵之地,得提前做好准备才是。”

   穷兵黩武——

   几个宰相心中,立马就呈现出了这个词。

   “陛下,慎兵啊!”

   几个宰相连忙拜下,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西北那地方,真的是太贫瘠了,对于朝廷来说,付出大于收获,是赔本的买卖,即使有西域通商,但那是远水,实在是让人难以下定决心。

   即使是前唐,对于西域也是多次得失,最后,上百年的投资,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朕意已决!”

   李嘉挥了挥衣袖,他要是那么容易劝,就不是穿越者了:“军机处也得调兵遣将,莫要疏忽大意。”

   “诺——”

   无奈宰相们只能应下。

   不过,随着汇报的进行,也是有好消息的。

   比如,经过十年的推广,占城稻,已经从岭南,迈向了长沙府,江西府,用不了多久还会扩展到整个江南地区。

   也就是说,粮食的产量在未来的二十年还会不断的增长。

   朝廷的财政,则有二十年的增长期,这一段时间内,哪怕李嘉再怎么挥霍,用不了多久,仓储还是会满的。

   除此之外,交州都护府,占城都护府,这十来年不断的贬官,移民,流放犯人,使得土地有了大规模的扩张。

   比如,占城的百姓,超过了十万人,一年三熟,每年至少可以运送百万石的粮食入京,由于是海运,损耗微乎其微。

   而交州被前唐开发了三百年,如今更是大修沟渠,并且不断地编户齐民,从山上拉拢野民,十三州之地,人口超过了五十万。

   红河平原如此的肥沃,再经过一番调教,稻谷粮食大丰收,每年上供朝廷两百多万石,快抵得上江西府了。

   这两地属于粮仓,而且还很少受到气候的影响,可以说是国家级的战略性要地了。

   当然,好多北人不适应吃水稻,喜欢吃粟米,但,等到饿地不行的时候,就是救命的粮食。

   “继续开拓南部!”

   皇帝喊出来这句口号:“这两地潜力无限,必须不断地持续屯田。”

   宰相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