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回到明朝当朱标

第114章 以死明志

  奉天殿。

   文官很气愤,他们可是饱读诗书的文人。有才学,是百家之首的儒生。

   让他们和那些大字不识的粗俗百姓一起纳粮,是对自己的蔑视,对儒家的侮辱。

   朱标站在一旁,听着这些文臣叨叨。

   真佩服他们,把官绅纳粮上升到对儒家不尊重,也是够了。

   官绅纳粮,只有开国最容易实行。

   等到了明后期,江南士绅成了十分顽固的土地主。腐败和混乱的赋役制度,百姓成了士绅的农奴。

   士绅依靠免税等特权,兼并吞吐土地,政治上以“社”,结党营私,成为朝廷与地方的政治联系。

   入可做官,出可做绅,互相成一体,以此干预朝廷与地方的政策。最终朝廷财源枯竭,赋税嫁接百姓,引起起义。

   开国万事待立,手段强硬野蛮些,经济改革也需要一条明朗的主线,抑兼并,均田地。

   满清成功实行士绅一体纳粮当差,是他们用野蛮强硬实现了儒家平均主义的经济理想。

   每件事都有好处和坏处,这样下来,农户土地抗天灾能力会差,灌溉维护赈灾的主要任务就是朝廷。

   这个,朱标觉得不是问题。

   “陛下,臣有奏。”

   “说!”老朱声音如钟,直直看着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周清。

   周清咽了口唾沫,梗着脖子说道:“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十分不妥,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城中有人说……说陛下是杀富济贫的强盗农民,不可不顾天子颜面啊,陛下。”

   说话的是个淮西文臣,他咳嗽示意李善长,但李善长此时跟入定一样,什么话也不说。

   老朱哈哈大笑,眼神冰冷扫了文武百官一眼:“说的好,咱原本就是个布衣,还有跟咱打天下的武将,都是农民。

   咱这是天命所归,咱受天命打天下,受天命劫富济贫。”

   李善长观察情形,淮西武将都没吭声,就连刘伯温这个老家伙也没动静。

   以他对陛下的了解,前几日帮文官说话已经仁至义尽,这会儿还是悄悄地。

   汪广洋这会儿也软了下来。

   “臣有东西给陛下看。”

   听到声音,众臣侧头向后望去。

   正看到穿官服,戴纱帽的文官从众臣队伍走出来,下一秒就脚下打滑,匍匐在地。

   这人朱标认识,叫孙庸,是个孔家支持者,就是他找人去宋濂老家请宋濂。

   孙庸连滚带爬,声音带着哀号,比死了老娘还难过,咚咚咚的磕头。

   老朱看都没看他,连眼皮都没抬。

   朱标说了声:“孙庸,你又怎么了。”

   “陛下,太子殿下,不可坏了圣人礼法啊。”孙庸看向朱标道:“若官绅纳粮,臣……臣只有以死明志。”

   看没人搭理他,孙庸十分羞愤,他从袖中抽出一卷画像,哗啦展开。

   文臣哗然,武将看半天没有反应。

   “孙庸,你把孔夫子请出来是什么意思?”老朱脸色变了。

   这个老孔家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所以孙庸搬出孔子像的时候,文官都要向孔子像跪拜。

   孙庸的意思很明白,谁敢动儒家的文臣!

   看老朱脸色变了,孙庸以为奏效了。

   徐达看到老孔画像,也开始不满起来。

   朱标明白,孙庸惹祸了。

   元末明初时,这个当代衍圣公是两头讨好,又想要巴结北元朝廷,又想要靠着大明。

   等吴军(明军)到了他们门口,孔子五十六世孙,袭封衍圣公孔希学听说大军到了,立即出来投降。

   曲阜知县一直是由孔家子孙世袭的。但是面对大军,孔家并没有和社稷共存亡的意念。

   他们,货卖多个帝王。

   老朱眯起眼睛,当初他因为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相并的原因,主动向孔家示好。

   为了表达诚意,还让在山东的徐达亲自跑去曲阜,劝说衍圣公去南京见驾。

   衍圣公孔克坚想着元顺帝还在大都。虽然主动向北伐明军纳款,但心中并不想和老朱有过多的牵扯。

   当时孔家人觉得,元朝还没败。

   徐达看到老孔的画像,也是很生气。

   他当初亲自去见,可这个孔克坚说自己病了,只是让儿子孔希学去和自己匆匆见面。

   他狗娘的孔克坚,那些花花肠子自己还能不知道。

   就亲自把那个孔希学送南京见驾,让狗娘的这些孔家人领教一下,大明开国皇帝的威严。

   装什么蒜!病了,真病还是假病?要是装病,老子送你去南京,病绝对好的快。

   孙庸还要说话,老朱黑着脸大步走到面前,一脚把孙庸踹出老远。

   老朱牙咬的紧紧的,脸上带着难以形容的轻蔑,对孙庸微笑着道:“这十个儒家,也比不过咱的天命所归,何况你这是哪一朝的儒家!”

   其他的文臣脸色大变。

   孙庸大叫着说道:“各位同僚,你们说话啊,你们昨天都是怎么说的,誓与共存亡。”

   众人都咳嗽两声,低头不再说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