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锦衣卫创始人

第三百零八章 兵困湖心岛(2)

锦衣卫创始人 小古董儿 2008 2024-05-30 14:31

  而后,湖心岛却像是沉寂了下来,连续两日也不见动作。王小十甚至怀疑,陈友谅是不是已经放弃了抵抗的打算。

   当水面过分平静时,你只要扔一枚小小的石子下去,所造成的震动也会如滔天巨浪一般。只不过,朱元璋尚未想到从何处取来这样一枚石子。

   正好,李善长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一人。

   “大帅,学生此来,特来向您报告军械损耗情况。而今,我部火雷、弹药即将耗尽,倒是箭矢还余下许多。若战事还要持续下去,学生就不得不去另行筹措了!”这是李善长说的话。他而今可算是朱元璋的大管家。

   朱元璋道:“不用。最后的决战不出这几日,你即便从其他地方征调也来不及了。所幸的是,陈友谅也并非兵强马壮。这一战,就是决定我二人生死的时候。”

   “大帅说的是。”李善长道。按说他禀报了这些,也得到了朱元璋的回应,就应该离开了。他李善长可不是什么清闲的人,事事都需要他操心。可今天他似很清闲,就站在朱元璋身后,陪着朱元璋王小十两人眺望湖面景致。

   许久,才听朱元璋道:“善长啊,还有事吗?”

   李善长道:“启禀大帅,学生要为大帅引荐一人。”自然就是他身后那人。“大帅,此人名叫胡惟庸。此番鄱阳湖之战,胡惟庸助我调配粮饷、军械,又帮着征调船只,很有办事能力,所以学生斗胆将其带来引荐给大帅。”

   “哦?”朱元璋也好奇,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劳动李善长亲自引荐。“这是你的门生?”朱元璋问。

   李善长答道:“不是,他是学生的同乡,是濠州人士。”

   而这时,胡惟庸主动道:“回禀大帅,下官愿意拜在李公门下,只可惜下官才疏学浅,难入李公法眼。”这胡惟庸果然有本事,将李善长简直捧到了天上,也将朱元璋逗的一笑。

   朱元璋道:“好,你就拜在李善长门下。善长啊,我今天给你招了一个门生啊!”

   “多谢大帅。”李善长也有此意,可算是一拍即合。

   王小十看向他。他早听说过胡惟庸的大名。后世鼎鼎大名的胡惟庸案持续十余年,牵连数万人。而今日一见,这胡惟庸果然有些气度,见了朱元璋也不卑不亢,还抽空与王小十笑了笑,可算是谁也不得罪,想必做事也能面面俱到。

   朱元璋又道:“胡惟庸,你现任何职?”

   胡惟庸道:“回禀大帅,下官曾做过元帅府参事,自大帅攻占和州时投奔,现为吉安通判。”

   “你还做过帅府参事?好、好、好!”朱元璋道:“这样,此战结束之后,你跟随善长到金陵去,在府上任参事,不必去做什么通判了!”

   “多谢大帅!”胡惟庸叩头相谢。

   朱元璋又道:“正好善长你来了,去帮我修书一封,送给陈友谅。”

   “大帅莫非是要劝降陈友谅?大帅,依着陈友谅的心性,是绝不会投降的。”

   朱元璋道:“写便是了。即便陈友谅不肯降,这一封信也足以动摇他的军心,逼迫陈友谅不得不提早动手。”这就是朱元璋捡起的一枚小石子,要在陈友谅的湖中掀起滔天的巨浪。

   “是!不过,写这种信,还是刘先生最为善长。他的笔下,即可温情脉脉,又可勾画如刀,必然会让陈友谅心有所动。”

   “恩。”朱元璋也道:“的确还是伯温最适合。你下去吧。”

   “是。学生告退。”而后,李善长与胡惟庸离开。

   王小十望着他们,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他真不知道,眼瞧着胡惟庸一步走到了朱元璋的身边,到底是对是错。现在,胡惟庸已经是李善长的门生,后世的胡惟庸案,也不知将要牵连多少。

   王小十不知的是,史上胡惟庸与李善长两人,本身便有着解不开的关系,所以李善长才在七十岁高龄之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而相比起来,懂得隐忍的刘伯温,便比之好了千百倍。刘伯温不得善终,却终究保住了一家老小。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纵然王小十有心阻止,却也无力。他现在听从刘伯温的吩咐,是一步也不敢离开朱元璋的身边。

   李善长与胡惟庸回到了船舱,而胡惟庸自然又对自己这位老师好生的感激了一番。“李公之恩,学生永世不忘。”

   “起来、起来!”李善长呵呵的笑。他们本是同乡,而胡惟庸又极和李善长的胃口。

   胡惟庸道:“李公真是神机妙算。我一说出曾做过元帅府参事,大帅立刻就命我跟随回金陵,去做吴国公府参事。”

   “早在预料之中。”李善长道:“惟庸啊,你是绝顶聪明之人,之所以你想不到这点,是你还不了解咱们这位大帅。大帅用人,一向都是认贤而用,从不忌讳你出身如何,更不会在乎你曾为元廷效力。你说出自己做过元帅府参事,大帅非但不会迁怒于你,更会视你的才能而酌情提拔。”

   “李公说的是。今后,学生还望李公多多栽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