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宋胆

第313章 前夜

宋胆 憨皮拉朋丫 2148 2024-05-30 14:32

  纵观两宋三百载,在军事上羸弱,在文化上却可称古今之巅。是继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后,在学术上最为开明的时代。

   儒释道,皆有集大成者光耀千古。

   开学立说,立地成圣,亦非仰古人之息的妄想。

   极好的文化氛围,使得两宋文人除了政治追求之外,在学术上亦极为看重。

   当官可为万人之上,权倾四海。而做学问,却可为万古之上。

   说白了,两宋的大文人,谁不想筑“程朱”之基?谁不想成为第二个孔孟?

   于是你会看到,两宋能名留青史的,但凡是个文人,不管是范仲淹也好,欧阳修也罢,亦或苏东坡、张载、司马迁等等,没有一个是因为当了多大的官儿,掌的多大的权出的名儿。

   无一不是因诗书文章、鸿篇巨制而名满古今。

   这是这个时代共性,是这个时代所有文人的终极追求。

   包括江钲自己,也动过开学立说,以大道载千古的想法。

   可别觉得江钲是痴心妄想,论实力,江钲不敢说有这个把握,但起码有这个希望。

   江家三代公卿,世学渊源,加上他自己的资质,他是有这个可能的。

   事实上,世家大族之所以如此强烈的反对教改,要保住士大夫的地位,这个原因占了不小的比重。

   就拿苏刘义来说吧,且不说他的立场如何,只说家学。如果大宋不亡,苏刘义又能在宰相的职位上功成身退。

   那么子孙后代再出高官大儒,几乎就是一定的事儿。

   万一子孙之中有一个天姿纵人之辈,你想想,先祖是苏东坡,再加上苏刘义的名声,想不闻达天下都难。

   稍稍使点力气,你怎么就知道不是第二个朱熹呢?

   这才是世家大族最为看重的东西,可以让家族永远延续辉煌的根本。

   连江钲都想好了,等到天下太平那一天,什么殿前司啊?给我宰相都不当。

   辞官不干了,回家专心做学问,耕读传家。就算我成不了,也得让子孙出息一个。

   当然,江钲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的希望很渺茫。

   而在他所处的这个时代,说心里话,如果真能出一个以学问传世的牛人,可能不是王应鳞,也不会是文天祥和谢叠山。

   别看他们号称当代文坛三大领袖,可是和张简之一比,都不行!

   与张简之共事也有好几年了,加上相爷之前的名声,观客的来说,相爷的所谓奸学是真有东西的。

   江钲很是佩服,也渐渐的了解张简之的心境。

   相爷自己是想开学立说的,做梦都想。

   可惜命不好,培养出三个大奸之徒,被人骂了半辈子。

   好不容易收了赵维,有了盼头儿,有了翻身的资本,但是谁也没想到,赵维给他来了一出教改之变。

   之前,江钲以为张简之是真的倒向了旧党,而且他理解为什么张简之会这么做。

   说句难听的,教改破灭的也是他江钲的家学之想,他要是心眼稍稍小那么一点点,他也义无反顾的跟着旧党干宁王。

   可是现在,江钲傻眼了。

   张简之不是,这个老东西下了好大一盘棋。

   只是,太狠了吧?

   不是对旧党狠,而是对他自己太狠了。

   人最在意的,就是他永远也得不到的东西。

   而张简之这辈子也反不过来的是什么?是弟子造成的名声败坏,是被人戳着脊梁骨骂奸徒之师。

   所以,张简之最在意的是弟子。相爷对收徒这个事儿,犹如逆鳞。

   都说赵维是他的弟子,二人也以师徒之礼处之。可是,赵维是没给张简之行过师徒之礼的,这一点满朝皆知。

   即使赵维几次要求正式拜入张简之门下,相爷都拒绝了。

   他已经不敢收徒了,哪怕是赵维。

   由此可见,张简之现在要收吕洪生为徒,这是做出了多大的牺牲?

   “这老家伙疯了?”

   江钲都不敢想,一定是疯了,对自己太狠了,狠的让人心疼。

   ....

   ————————

   祥兴八年,六月初八。

   宁王转押锦衣卫已经有半月之久,正正经经的吃了半个月的牢饭。

   对此,无论民间,还是朝堂,都颇有微词。

   那毕竟是大宋的功勋亲王,且尚未削爵,就这么住底层牢房显然是说不通的。

   可是,吕洪生却以锦衣卫暂无优待为由,搪塞了事。

   没办法,那是张相爷手下的红人,明知是报复,却无人敢言。

   何况,更风光的还在后面。

   就是明日,六月初九,吕洪生将正式拜入张简之门下,风光无二。

   而同样是六月初九开门授讲的民学,却显得有些黯淡。

   殿前司所在。

   江钲在自己屋里来回踱步,嘴上絮絮叨叨也是没停。

   “他娘的老东西!有这个必要吗!?有这个必要吗!?”

   翻来覆去就这么一句话,听的属下将军以为殿帅魔障了,都不敢靠近。

   就这么心如猫抓似的熬至黄昏,江钲熬不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