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公子当锦衣

第164章 布部解危

公子当锦衣 云墨小生 2140 2024-05-30 14:32

  御史台有两位头头,分别是左、右御史都察大夫,皆是居之正一品。

   郭青刚为左都察御史大夫,而允文杰则是右都察御史大夫。

   虽说两人同属御史台,但是两人一左一右,却是针尖对麦芒,平时没少为政事动嘴皮子。

   不过,这个时代以左为尊,且郭青刚更得齐皇信任,所以御史台大多数同僚都是更愿意听从郭青刚的安排。

   与之相对的,允文杰分得的权力就少于应有的了。

   如此,允文杰又怎能吞得下这口气?因而,他几乎处处都是与郭青刚较劲起来,却又每每落于下风。

   ……

   然而,没有想到,在太和殿上,如此重要的时刻,自己的对手却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自己的。

   想至此处,郭青刚心中不由有些感慨。

   有了允文杰带头表态后,其他大臣也纷纷开口表态,就是几位皇子也是表了态。

   最后,众人将目光看向了太子,坐等着他开口。

   太子毕竟是储君,他的意见也不容忽视,尽管他对眼前的决定做不了改变,但他还是要表一下态的。

   然而,众人看去,只见太子似魂游天外,心思全不在当下,不知在想着什么?

   见太子迟迟没有反应,与太子交好的一名大臣偷偷推了他一下。

   身后受力,太子倏一醒神了过来,见众人注视着自己,他面带歉意地对众人说道:“抱歉,孤见父皇身体抱恙,心生忧愁,一时失神了,望各位见谅。”

   闻言,几位大臣的脸色有所缓和,原谅了太子轻视他们的过失。

   太子担忧齐皇,既是为子本分,也是为臣之道,众人自然不好指责。

   见太子走神良久,有大臣知道太子肯定是没有听到众人先前商议的事情了,于是又好心提醒了一遍。

   “孤没意见。”太子说道。

   听后,几位大臣心中松了一口气,接而提起议程,准备共同商议破局对策。

   然而,极少有大臣注意到的是,太子又开始魂游天外了,心思根本不在商议事情上。

   至于,为何太子会如此三番失态?

   因为苟建是他推荐给齐皇的,如今发生如此国祸,他有不可推缷的责任。

   可能有人会问,他只是推荐而已,做决定的人是齐皇啊,他就没有过错了吗?

   说对了!

   上位者是没有错的,或者说他不能认错,所以说发生如此大祸,错不在齐皇……

   是不是觉得很离谱,十分操蛋?

   可这就是皇权统治。

   既然错不在齐皇,那错在哪里了呢,错在苟建?

   不一定。

   推荐的人也需要承担极大的责任,太子也正是因为此事而担忧失神。

   他怕,怕自己会因为此事动摇他的储君之位,毕竟这苟建闯下的祸实在太大了……

   太子在想办法如何弥补,或者说推缷责任,但是想来想去,他都没个主意。

   “赵先生有事告假回乡了,不然回府后倒是能够与他商议个对策。”太子如是想道。

   他完全不会想到,造得他如此困境的罪魁祸首正是他心念的东宫谋士赵登元。

   派监军的主意是赵登元出的,大军损失如此惨重也是赵登元背后谋划的……

   而所谓的告假回乡,也只不过是他借口逃脱之言罢了。

   ……

   高培方站在群臣中,尽量低调不惹人注意,乐于做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从不主动发言。

   不过,整个商议过程,实不出他的所料,毫无成果。

   文武百官讨论来讨论去,都是在讨论如何处置苟建,一直没说该如何亡羊补牢。

   对此,几位大臣也是毫无办法。

   果然,在经过差不多两个时辰的讨论后,除了商议到如何惩处苟建后,破敌对策是一个能用的都没有。

   苦商无果之下,几位大臣不得不主持结束了整个商讨过程,放了群臣散会。

   当然,为避免形成百姓恐慌,郭青刚再三叮嘱,不可散布不良言论,官员当以身作则,积极抚慰百姓情绪。

   一声宣布散会后,官员作鸟兽一哄散去,甚至有些官员脸上毫无忧色,只知抱怨。

   见此,郭青刚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接而摇了摇头。

   群臣逐渐散去,郭青刚忽然间注意到了高培方。

   回想起高培方前段时间才刚从前线回来,且刚才一直没有发言,于是郭青刚抱着试试的心态找上了前者。

   “方王殿下,你是去过前线,并指挥过战事的人,你可有对策解此危局?”郭青刚问道。

   高培方沉思一番,说道:“本王对前线战事具体情况不甚了解,不敢断言。”

   前线危急到了什么程度,高培方未曾了解。因而即使他指挥大军与武军交战过,他也不敢制定破敌对策。

   听得这话,郭青刚也知高培方说得在理,但是脸上却是难免的露出失望之色。

   注意到郭青刚的表现,再对比其他官员的表现,高培方想着朝廷都是养了批什么人呀?

   高培方无奈地向郭青刚拱手道别,接而跟在众官员身后离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