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面首开局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唐弼马温

大唐面首开局 隐剑迟 2086 2024-05-30 14:32

  结束了短暂的三天休假,到了走马上任的日子。

   陈子墨现在是太仆少卿,没办法像以前一样从来都不去点卯了。

   这太仆寺就在内宫城承天门大街,太府寺旁边。

   太仆寺有寺卿一人,少卿二人,也就是说陈子墨现在太仆寺的二号人物。

   进来太仆寺,遇见的人纷纷见礼,都知道大唐第一词人是新任的少卿大人,即便没见过人也识得那身官袍。

   目前太仆卿是由李俯(皇孙)挂职,并不真正管事,所以太仆寺主要是由另一位少卿大人在打理。

   那位少卿大人表现的很友好,毕竟都知道陈子墨现在的地位不一般,背靠杨家和哥舒府,后台很硬。

   况且太仆寺和其他衙门不太一样,目前主要就是管理畜牧业的,陈子墨也没有丝毫想夺权的想法,向另一位大人透漏一切照旧的意思,自己也乐得清闲。

   一天是时间,陈子墨主要是熟悉环境,了解些太仆寺的主要职责等等。

   大唐的畜牧业还算发达,主要以马、羊、驼、牛等,其中就重要的就是马。

   太仆寺管理的重中之重也就是牧马业。

   陈子墨暗道,自己替皇家养马,岂不是弼马温了。

   大唐的牧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西起陇右、金城、平凉、天水,东至楼烦,都是绝佳的养马地。

   据记载,西北各监牧的马牛羊驼数量时升时降,开元初是二十四万匹,开元末升至四十三万匹,而现在有三十七万匹,其中马就占了近一半。

   大唐特别强调以法治牧,严格执法,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作为指引规范,从而有效保证畜牧业的发展。颁布有《厩库律》,规定牲畜的饲养、管理和使用,还颁布了《厩牧令》、《太式》等有关厩牧事宜的专门法律。

   所以,畜牧业的管理还是相当规范的。

   太仆寺虽然管理官营畜牧业,但并不需要到当地牧场亲自放养。

   每个牧场都设有牧监,有专门的放牧人,太仆寺的工作是负责统筹,因此陈子墨并不需要亲自跑到西北牧场去。

   翻看各类记录档案,陈子墨看到,每逢战争多发季节,牧场的马匹数量大大减少,想来是有大量的马匹被征用作战马。

   同时,战争结束后,战马报损率竟然有八成,这让陈子墨有些不理解。

   他是待过陇右一段时间的,知道不可能有那么多战马会死在战场上,顶多三成罢了,而这里却记载了八成,太夸张了。

   叫来寺丞解释这问题。

   “大人有所不知,真正战死的战马确实只有三成罢了,其余的战马其实都是被贱卖或者宰杀处理了的,因此加起来总共有八成左右。”

   “廖大人,这是为何,好端端的战马为何要贱卖和宰杀掉?”

   战马对于古代来说,可是极其稀缺的战争资源,就这样被浪费肯定是不合常理的。

   “大人,您刚到任应该还不清楚。从战场上退下来的马其实基本就废了,不得不处理掉。很多战马的马蹄磨损严重,根本没法子再用作战马了,跑起来都有些费劲。”

   陈子墨听完,拍了下自己的脑袋瓜,怎么把这茬给忘记了。

   唐代的马是没有铁蹄的,没有钉过马掌,因此战马跑的多了后,会对马蹄角质层造成磨损,磨损严重的话马就会感到疼,就没办法再奔跑了。

   知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待寺丞退下后,陈子墨提笔写了一封奏折。

   这是一封普通的奏折,不直接送李隆基,而是先经尚书省再往上递。

   内容很简单,只说发现马掌磨损严重,建议给马穿上鞋。

   写完奏折后,陈子墨让人递尚书省,便下衙回家了。

   直到两日后,陈子墨的奏折才从堆积的奏折中送到了李林甫的眼前。

   “嗯?倒是有些意思。”

   李林甫嘀咕一句,将奏折递给了一旁的王鉷。

   王鉷摊开奏折,笑了。

   “这个陈子墨,这是哗众取宠么,给马穿鞋,这不是胡闹么。”

   说完,就要将手中奏折扔到那一堆驳回的奏折中,忽然顿了下。

   “相爷的意思是递上去?”

   李林甫微微点头。

   “就依相爷意思,递上去。”王鉷笑了。

   奏折到了宫中,先转高力士的案头,由高力士再转李隆基。

   高力士一看是陈子墨的奏折,翻开一看,给马穿鞋,闻所未闻,怕是会被笑话。

   陈子墨给高力士的印象不错,时常孝敬,又是杨家人,犹豫着到底交不交上去。

   想了一下,按照他的了解,陈子墨此人虽然有些怪,但也绝对不是随意开玩笑的,他敢这样说,定然是有他道理的。

   最终高力士还是递到了李隆基的身前。

   “陛下,这是陈县男的折子,老奴觉得里头所说实在有趣,因此给陛下先呈上来。”

   李隆基与杨玉环正在下棋,五子棋。

   最近五子棋已经从陈府慢慢扩散到长安诸多地方了,主要是规则简单有趣,女子也颇为适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